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对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做好新时代新征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在“两个结合”中谱写文化传承发展新篇章。
立足“两个结合”,充分彰显江苏文化传承发展的历史自信
从远古时期的青莲岗文化、大墩子文化等到楚汉争霸,再到六朝风云、宋元明清江南经济文化大发展,在中华文化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江苏大地始终散发着耀眼的光芒。可以说,江苏历史底蕴深厚、文化类型多元,文学艺术领域更是成就斐然,既有《红楼梦》《西游记》《春江花月夜》等名著名篇,又有顾恺之、王羲之、唐寅、徐悲鸿等惊世美术大师,更有“百戏之祖”昆曲、江南丝竹、广陵琴派等戏曲音乐瑰宝,赋予当代江苏文化传承发展丰厚的资源优势和历史自信。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要充分把握习近平总书记所提出的“两个结合”特别是“第二个结合”的重大论断,在更广阔的社会历史文化空间中,充分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资源,更好地守护传承弘扬江苏历史文化根脉。要深入挖掘那些极具江苏地域文化特色的显著标识,着力赓续彰显江苏文脉基因,不断提升其显示度、知名度、美誉度。要积极融汇与深化不同历史时期的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大力弘扬周恩来精神、雨花英烈精神、新四军铁军精神、淮海战役精神等具有强大时代影响力的伟大精神,不断构筑思想文化引领高地、道德风尚建设高地和文艺精品创作高地。要加快推进数智化时代江苏特色鲜明的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转化与创新发展,在文化自信自强中推进高质量发展和中国式现代化新实践。
坚持“两个结合”,不断壮大江苏文化繁荣发展的主体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江苏考察重要讲话中明确提出“新突破、新作为、新经验、新提升”,对江苏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实践寄予厚望。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尤其是探索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新经验,必须更加积极主动地发挥江苏文化高质量发展的能动意识和拼搏精神,以“两个结合”彼此契合相互成就而成的新文化生命体为基石,大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先行区建设,不断巩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主体性地位。
面对新时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宏伟目标和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新文化使命,江苏作为全国领先的经济强省和教育资源大省,有能力和信心做好做强全省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不断铸就江苏地域特色文化的新辉煌。首先,要牢牢把握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持续强化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加强江苏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先行区示范建设的顶层设计和战略规划,进一步强化举旗定向与价值引领;其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立场原则,积极提升广大人民群众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创作文艺作品等方面的参与度、获得感,进一步增强主体意识与责任意识;最后,紧紧依靠文艺工作者加大精品创作力度,优化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具有强大引领力和影响力的苏军文化品牌,进一步激发文化人才创新能力与创造活力。
践行“两个结合”,大力弘扬江苏文化创新发展的奋斗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历史最好的继承就是创造新的历史,对人类文明最大的礼敬就是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在江苏悠久的历史长河中,从自主建造的“争气桥”南京长江大桥到“奋斗号”载人潜水器和“太湖之光”超级计算机等一批“国之重器”、再到数字经济创新发展新高地,江苏人民始终传承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敢于变革、勇攀高峰的精神传统。
近年来,江苏主动对标国家文化战略发展需求,积极探索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先行区建设,不断强化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的创新意识和奋斗精神。创新是思想文化繁荣发展的动力和源泉。随着互联网技术、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传统文化形态正逐渐改变,涌现出一大批新的文化类型,带来文化观念和文化实践上的深刻变化,也引发诸多新的时代机遇与挑战。江苏坚持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的重要原则,充分激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活力和魅力,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及其与旅游深度融合创新发展,创新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生产方式和传播形式,充分展现“当表率、做示范、走在前”的担当,以踔厉奋发的斗争精神更加高效有力地推动文化建设创新发展。同时,依托中国(南京)文化科技融合成果交易会平台和国家级文化科技融合示范基地,深度践行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努力成为全国文化科技融合创新的模范者和“风向标”。
做好“两个结合”,强化提升江苏文化开放发展的国际形象
推动“两个结合”,坚定文化自信自强,既要共同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也要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与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在世界文化舞台上构建中国话语和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弘扬中国精神,全面提升中华文明影响力。
刚结束的法国巴黎“文明遇•鉴:中国昆曲江苏周”,中国经典文学作品《牡丹亭》让巴黎民众乃至欧洲民众沉浸在原汁原味魅力四射的昆曲艺术美学盛宴之中,江苏作为昆曲故乡向全世界展示了独特的中华美学精神,赢得了广泛的赞誉度。一个民族的复兴既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当前国际社会对中国的关注度越来越高,江苏要充分发挥丰厚的地方文化资源优势,秉持开放多元、兼收并蓄、美美与共的理念,积极推动中外文明交流互鉴。尤其是要加大文艺交流的力度、广度和深度,因为优秀文艺作品具有无可比拟的形象感召力和巨大感染力,能够跨越时空而直抵人心。因此,要着力推进具有民族文化特色、鲜明时代特征的精品文艺创作,做大做强文化创意产业和文化贸易服务,丰富拓展对外展演传播的渠道方式和路径范围,加强中外文化交流与合作,建构立体化、多层次、全方位的文化交流互鉴平台,为不断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弘扬中国精神贡献江苏力量。
(作者系江苏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南艺基地研究员、紫金文创研究院特约研究员、东南大学道德发展研究院特约研究员)
责任编辑:陈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