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低碳发展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主要途径,也是我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共同富裕的内在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立绿色低碳发展的经济体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才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长久之策。2022年2月,江苏省政府发布《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实施意见》,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作出整体部署。建设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是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必然选择。省委省政府明确盐城“勇当沿海地区高质量发展排头兵”的目标定位,实现这一目标的路径抓手就是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建设。盐城积极建设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是对国家“双碳”战略目标的积极响应,也是实现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把握“技术+协同”理念,展现绿色低碳价值
绿色低碳发展是经济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是涵盖绿色发展和低碳经济等内容的新型经济形态建设。建设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需要把握“技术创新+协同发展”的理念,以效率、和谐和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低碳经济为重要支撑,推进绿色低碳转型。
技术创新是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建设的重要动力。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的关键是进行技术创新。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产业创新具有技术密集型的显著特点,要引进或采用低碳高新技术,大力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物质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以及综合效益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如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和数字创意等相关产业,通过技术创新与配套技术升级改造,加速传统产业在转型升级中的“绿色迭代”,加快推进绿色低碳现代产业体系建设进程。
协同发展是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建设的主路径。绿色低碳是发展目标,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城市综合价值的关键体现。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建设是在特定区域内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同频高质量发展的最优解,要在追求实现“双碳”目标的同时,大力提升经济发展的质量与效益,实现绿色低碳与经济发展协同发展,让绿色低碳成就产业升级优化,让生态价值成就绿色经济增长。
推进能源领域革命,彰显绿色能源魅力
能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也是碳排放的最主要来源。建设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离不开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要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推动能源消费、供给、技术等革命,实现能源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推动能源消费改革,引领能源低碳转型。大力实施节能降碳行动方案,在工业领域,开展能效对标达标和能效“领跑者”行动,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推动纺织、化工等高耗能行业淘汰落后产能;在建筑领域,提高新建建筑节能标准,大力推进既有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节能改造;在交通领域,推动大宗货物中长距离运输“公转铁”“公转水”以及多式联运运输。优化能源消费结构,严格控制工业生产、农业生产加工、餐饮服务、居民生活等领域煤炭消费增长,合理调控油气消费,全面深入拓展电能替代,以“双控”推动能源清洁高效利用。提升能源消费弹性,在电力方面高比例释放居民、一般工商业用电负荷的弹性,引导大工业负荷参与辅助服务市场,积极推动源网荷储一体化发展;在天然气方面加强供需市场调节,加强对非居民用气的管理。
推动能源供给改革,建立多元供应体系。做好“追风捕光逐电”,有序推进海上风电规模化开发,规划建设近海、远海千万千瓦级海上风电开发基地,推进研发设计、装备制造、风场开发、工程安装、运维服务等风电全产业链一体化发展,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风电装备制造集群。坚持资源开发和产业发展双轮驱动,探索光伏开发应用新场景以及“光伏+交通”“光伏+工业”“光伏+大数据中心”等应用新模式,培育千亿产业,打造“东部光谷”。引导企业有序布局生物质发电、供热、制气等项目,鼓励企业从单纯发电转为热电联产,推行“生物质能源龙头企业+新型农业服务主体+合作社+农户”的模式,推动生物质能产业稳步发展。加快布局培育储能、氢能等前沿性产业发展,建设“电、气、风、光、运、储、氢”大型综合能源供应示范基地,探索建立综合能源管理体系,实现多元化能源供应。
推动能源技术创新,赋能产业迭代升级。充分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加快提升先进材料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在海上风电大功率风电机组及关键零部件、新一代太阳能电池技术、储能技术等领域掌握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建成一批国家级、省级研发机构。聚焦碳减排、碳捕集、碳转化、碳封存等四大方向,启动减碳、零碳、负碳技术集中攻关,构建绿色低碳技术创新体系,推动低碳前沿技术攻关和产业迭代升级。深化同科研院所、高校的合作,共同研发高安全、高可靠、高性能的设备和系统,构建全过程响应、全状态感知、全节点安全共享的能源安全保障体系和能源互联网供需预测预警体系。
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实现产业绿色迭代
绿色低碳发展是针对经济社会发展所面临的资源瓶颈与环境容量而提出的新理念。建设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需要加快推动绿色低碳产业发展,培育经济新增长点,助推实现“双碳”目标。
推进全产业绿色低碳转型发展。梳理产业发展类别,对高耗能产业加快调整,增强其对市场和政策变化的适应能力;对低耗能产业加大扶持力度,充分使用大数据、物联网、智能识别等技术,提高其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在全产业链的上中下游各个环节,注重绿色低碳发展理念的全渗透,确保原材料的供应、可再生原料的选用、低碳环保产品的市场推广与宣传等都能体现绿色和低碳元素。对具有竞争优势的绿色低碳企业,主动对接,为其纾困解难;对不具有竞争优势的危化企业要尽快调整出局。
建立绿色低碳产业体制机制。尽快制定出台《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建设中长期发展规划》,科学确定重点领域、重点行业、重点产业的资助扶持范围,优化调整产业和企业布局。建立绿色低碳产业项目筛选培育机制,科学确定绿色低碳优势产业项目,加快构建项目全生命周期梯度培育体系。完善绿色低碳产业考核激励机制,实施清洁能源消费差别化考核。
构建绿色低碳产业数字化管理平台。加快构建绿色低碳产业数据共享平台,通过大数据提炼、平台化管理,实现对关键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形成核心企业的数据资产。充分使用人工智能深度学习技术对生产过程进行控制和调优;使用物联网技术加大对风电、光伏领域企业分布式特点的联防联控;使用模拟仿真技术对企业的减碳技术、储能技术进行研发、测试,减少碳循环,降低碳排放;使用区块链、云计算等技术加强对企业碳足迹的追踪和分析,优化调整碳交易,提高碳汇与绿色金融效率。
打造绿色低碳产业场景。加大绿色低碳产业技术创新力度,将减排技术、绿色能源技术、储能技术相融合,打造开发和利用绿色低碳的新场景。加大对企业绿色运营、碳资产管理、用能管理方面的优化与提升,用“数字+场景化”打造绿色高效的全过程监控,增加消费者沉浸式体验。构建起产供销智能化服务场景,实时、远程处理各类交易信息,以最少的人力和投入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作者系盐城师范学院商学院院长、教授,中韩(盐城)产业园创新发展研究院院长]
责任编辑:孙秋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