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基层工作十多年间,我共事过一批批优秀的同志,他们是普通的基层党员、干部,他们与群众坐在一起、谈在一块、干成一片,朝夕相处、共谋发展,在平凡的岗位上做着一件件普通的工作。在与他们相处的过程中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保持对工作的热爱,坚持做好每一件平凡的事,才是真的了不起。
一
2023年,钱集镇一项重点工作是创建国家卫生乡镇,这项工作涉及市容环境卫生、食品和生活饮用水安全、疾病防控与医疗卫生服务等方面,标准高、专业性强、细节多、范围广,需要一个能挑大梁、担重任、有责任心的人牵头,我第一时间想到了镇综合行政执法局的顾兴盼同志。
我与其交流意见:“这项艰巨的任务你能领起来吗?”他斩钉截铁地说:“书记,请您放心,我有信心,这也是难得的学习机会。”为弥补专业知识不足,他积极主动请教上级创卫有关部门,参加市、县专题培训,赴先进县区学习。为掌握全镇情况,他加班加点到各行业、各领域排查问题,在街头、村头听取意见。辛勤的付出使他很快找到了创卫中存在的不足和工作的窍门。针对存在的问题,他建立了一份工作清单,逐一拿出整改措施和创建方案供党委、政府会办交办,并动员全镇上下进行无死角整改。
从炎炎烈日到凛冽寒冬,他始终带队在一线工作,清理小广告600余处,更换破损窨井盖90个,投放毒饵站600余个、灭蝇笼800余个,鼠类、蝇类、蚊虫和蟑螂密度得到有效控制,镇区内公共场所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实现全覆盖,卫生许可证领证率达100%,健康证领证率达100%。2024年初,我镇高分通过了全国爱卫会组织的验收。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打开软件浏览“好友运动数据”才发现,顾兴盼同志全年累计步行了约3000公里,这让我更加深刻体会到,创卫工作不是面子工程,而是一项造福于民的“里子工程”,需要以脚步“丈量”问题、用“行动”推动落实。如今的钱集,镇区街道整洁有序,公园绿地持续美化,人居环境有效改善,创卫一线的工作者们用辛勤汗水浇灌了更加美丽的家园。
二
信访工作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晴雨表”,来访群众是“考官”,信访诉求是“考题”,群众满意是“答案”。为了向群众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我常常思考怎样才能更好地让群众“话有地方说、事有地方办”。一次矛盾处理,给了我一些启发。
钱集社区李某某和王某某是邻居,双方关系本不错,后因宅基地问题,两家多次吵骂直至报警,社区调解也没有成功化解,去年他们的矛盾又一次被点燃,到了要大打出手的地步。最后一次调解时,村里竭尽所能,找来了邻村的老陈书记。老陈工作了20多年,不仅是群众信服的“好支书”,还连续四届当选县人大代表,在群众心中威望很高。
“往大了说,我们是一个法治社会,做事情要依据客观事实和法律法规;往小了说,你们还是邻居,整天抬头不见低头见,今天这件事的解决要讲客观事实,顾全大局。”老陈书记的一席话使得两家人的火气顿时消去一半,停止了争吵,来到调解室协商。后来,老陈书记通过耐心询问当事人诉求、先后三次到现场测量、实地走访街坊邻居等方式了解事情原委,对两家进行了有理有据的开导,最终双方达成和解。
此事为我打开了工作思路,我组织相关部门在镇里创建了“老干部谈心谈话角”,安排引导退休老干部学习活动的同时,动员他们积极发挥自身经验优势参与到群众接待和调解工作中。目前“老干部谈心谈话角”的8名老干部已成功化解5件镇村久拖未决的信访矛盾,为全镇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了良好环境。
如今,钱集镇的老干部们活跃在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一线,安抚群众情绪有方法,化解矛盾纠纷有妙招,处理紧急情况有经验,真正做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切实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努力把群众“烦心事”变为“暖心事”。
三
现在响应国家号召,毕业后扎根农村“大舞台”的大学生越来越多,镇农村工作局的“95后”工作人员江帆就是其中之一。在一次聊天中,我问她为什么刚出“校门”就进“农门”,农村工作这么辛苦,对自己当初的选择有没有后悔过?她的一句话让我记忆深刻:“城里不缺我一个大学生,但是乡村的发展离不开年轻人。”
面对繁琐的基层工作,江帆从了解民情入手,一步一个脚印,跑遍了全镇17个村(社区),在88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走访了3785个贫困户,认真做好“十四五”乡村振兴重点帮促村集体经济收入核查、新一年度衔接资金帮促项目的申报与实施等归类梳理工作,她用实际行动诠释着新时代年轻人的责任与担当。
2023年,在她和同事的共同努力下,镇里编报了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项目,最终成功获批实施5个重点项目,总投资3394万元,这将有力推动钱集革命老区乡村振兴事业更上一层楼。镇安果农业基地项目,规划新建温室大棚8.6万平方米,项目建成后,将实现片区果蔬产业数字化提档升级,预计带动400余名农户实现家门口就业,还可增加村集体收入约50万元。江帆坚持每天都到施工现场,详细核实项目建设进展和管理情况。看着热火朝天的建设场面,江帆笑容满面地对我说:“大棚的第一批西瓜苗很快就能种下去了,今年就能产生收益。”三年多的努力和坚持,让她从一名初出茅庐的基层公务员,快速成长为独当一面的乡村振兴工作行家里手。
温室里长不出参天大树,懈怠者干不成宏图伟业。青年人就是要多到基层锻炼,在经风雨、见世面中长才干、壮筋骨,在乡村振兴一线冲锋在前、建功立业,让青春与乡村振兴“撞个满怀”。
四
陈圩村是淮海抗日根据地领导机关驻地,刘少奇、陈毅、黄克诚等老一辈革命家在此浴血奋战,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近年来,我们持续加大民生实事和基础设施的投入,陈圩村人居环境有了很大提升,但陈圩的红色名片还不够闪亮,这也是我的一个“心结”。2023年初,通过组织部门积极对上汇报争取,陈圩村成功入选全县唯一的中组部“红色美丽村庄建设试点”,我第一时间联系了陈圩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王永宏,会商建设计划。
“这样的荣誉让我感到肩上的担子更重了。”王永宏书记向我谈起了内心的兴奋与紧张,“我一定抓住‘红色美丽村庄建设试点’这个契机,把陈圩村的红色资源利用好、红色传统发扬好、红色基因传承好。”2023年陈圩村以红色元素为主题,对党群服务中心周边房屋外立面进行统一更新,绘制长约2000米的红色文化墙;提档升级淮海区军政大礼堂、新四军公园、和谐广场等,更新展陈版面与展品;新建淮海抗日根据地陈列馆、银杏公园、陈圩村游客接待中心。如今,这里的红色旅游业已初具规模,并获评“全市党员教育培训示范基地”。
钱集镇创卫一线的基层干部、退休不褪色的老书记、独当一面的“95后”青年干部和激发“红色动能”的村支书是无数活跃在基层一线工作者的缩影,他们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没有感召世人的豪言,有的只是日复一日的坚守与无私奉献。一名党员干部对于人民群众的承诺,大抵就写在悠悠岁月所记载的基层故事中。
(作者系沭阳县钱集镇党委书记)
责任编辑:张珊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