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2024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再次亲临江苏代表团参加审议并发表重要讲话,深刻指出“江苏发展新质生产力具备良好的条件和能力”,明确提出“使江苏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江苏根据本地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科研条件等,突出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这个重点,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统筹推进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拿出新行动、展现新作为。
科技创新激发澎湃动能
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加强科技创新特别是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使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成果竞相涌现,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动能”。江苏科教资源丰富,在科技创新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着眼于把富集的创新资源高效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江苏加快推出一系列突破性的政策,打通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实现产学研深度融合。
南京大院大所多、创新氛围浓厚,产业基础好。南京市六合区充分发挥区位优势,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高校合作共建六合产业科技创新港,坚持“大学+产业+园区”联动发展,通过机制整合、流程再造,开展“四个一批”工作,依托一批科研平台、落地一批领军人才、带动一批产业化项目、集聚一批双创团队,推动科创产业集群集聚发展。成立3年以来,已引入包括2个全国重点实验室在内的重大创新平台4家、央企校地联合实验室4个,人才和产业化项目53个。今年全国两会闭幕不久,江苏省委书记信长星就来到这里宣讲两会精神,指出“创新港三年多时间就集聚一批重大创新平台、孵化多家科技型企业,在这里发展新质生产力可谓集天时地利人和,起势很好、前景广阔”。
靠江靠海的南通,是上海“1+8”大都市圈长江以北唯一城市,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战略地位突出。为进一步放大自身交通区位、江海岸线、承载空间等优势,南通积极对接上海、苏州的先进制造、科技创新、高端人才,主动承接区域重大生产力布局,大力建设长江口产业创新协同区。这一战略举措着重在合作模式、合作载体、合作机制上求突破,规划建设若干个“小而精”的跨江合作园区,共建优质高效产业链、科技创新共同体,探索成本共担、利益共享、要素流动等机制,打造长三角先进制造核心区、产业创新先导区、低碳发展引领区。
企业是创新主体。202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苏州华兴源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考察时,鼓励研发人员“把握历史机遇,大显身手,勇攀科技高峰”。前不久,由该公司牵头筹建的“苏州市超大规模数模混合集成电路测试与量产技术创新联合体”获批成立,计划通过开展任务型、实体化、集成式的创新合作,早日实现高端数字和数模混合芯片测试技术的突破,最终通过完全的自主创新打破垄断,加快国产化进程。全国人大代表、天合光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高纪凡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讲述科技创新道路上的奋斗故事,引发广泛关注。当前,该公司进一步发挥链主企业引领作用,联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以中国新型储能产业创新联盟为阵地,与产业链上的主料链、辅料链、设备链企业开展协同创新。
产业焕新稳住发展底盘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是忽视、放弃传统产业,要防止一哄而上、泡沫化,也不要搞一种模式。”传统产业,不等于落后产能,更不代表落后生产力。在江苏,传统产业贡献了全省五成以上的工业利润、六成以上的营业收入和大量就业机会。推进传统产业焕新,是江苏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方面。
当前,江苏正全面开展传统产业焕新工程,针对冶金、建材、纺织等重点行业制定专门方案,开展工艺装备、产品技术、业态模式等焕新行动。特别是将关键点放在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上,坚持分类精准施策,推动制造业加速转型升级。力争通过3—5年努力,落后生产工艺装备基本出清,重点行业老旧装备全面更新。同时,全面提升绿色发展水平,引导企业加快低碳、零碳、负碳技术创新,并持续加强绿色制造体系建设,每年新增国家绿色工厂50家、绿色工业园区3个左右,省级绿色工厂300家左右。
在位于无锡的海澜智慧工厂里,采用了激光裁剪、柔性生产、量体定制、智能质检,工人通过智能终端与设备进行交互,实现生产资料和物料自动化传递。依托5G、AI、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打造的全流程智能化工厂,实现了服装生产全自动化作业,工作效率成倍提升,推动纺织服装这一传统产业跃升为更有竞争力的朝阳产业。
在徐州的苏能华美热电公司,分布式光伏发电站在灿烂的阳光下熠熠生辉,犹如一朵朵蓝色的向阳花。作为徐州市“北热南送”唯一热源点,苏能华美热电公司承担着徐州西部城区近百万居民的供热民生重任。公司争当绿色转型排头兵,聚力打造以电、热、新能源为核心,光伏发电与火力发电、光储能、蒸汽与高温水供热、热水出售并行的“综合能源供应服务中心”。此外,公司充分利用场地资源,采用多种安装方式,建成渔光互补、农光互补、风光互补、光伏车棚等23种形式的光伏场景应用,为高质量发展提供绿色能源保障。
泰州市姜堰区将“节能、减排、降碳”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大力实施节能与绿色技术应用,加快构建绿色制造体系,全方位开展工业企业“绿色工厂”创建。泰达纺织投资近5.3亿元,与大院大所共同打造国内棉纺行业首家全智能、信息化工厂,实现了用地集约化、原料无害化、生产洁净化、废物资源化、能源低碳化。实现绿色发展,更需要整个供应链向“绿”而行。姜堰区新材料产业园10多家“链主”带动上中下游企业减排降耗,实现绿色生产。
近年来,江苏大力推进传统产业升级改造,规上工业企业“智改数转网联”免费诊断覆盖率近65%,企业绿色化转型加速推进,传统产业含“智”量、含“绿”量、含“新”量不断提升。
前瞻布局竞逐全新赛道
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今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积极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增长引擎,开辟量子技术、生命科学等新赛道。江苏大力推进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培育,为培育新质生产力注入强劲动力。
量子技术已被纳入江苏省超前布局的前沿性未来产业,也是苏州市未来产业培育的重点领域。2024年3月初,位于苏州市相城区的量子科技长三角产业创新中心传来好消息,“3批平面100比特量子芯片顺利交付!”实验室里,科研人员正马不停蹄地开展下一阶段科研攻关,努力突破极低温制冷、低温电子、极低温计量等关键核心技术,预计今年二季度启动100比特实验样机集成联调联试,推动100比特实验样机测试验收。
低空经济是全球竞逐的新兴产业方向,也是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领域。连云港出台《关于推进装备制造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将无人装备列入特色发展方向,同时在集聚创新要素资源、优化创新服务机制等方面持续发力。在各部门扶持下,连云港数字鹰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落地仅半年时间,就迈上了发展的快车道:融合现代航空、高端制造、“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重点研发和制造纯电动垂直起降自动驾驶无人飞行器,在农业植保、警用灭火等行业细分应用领域重点布局,以新技术新产品驱动新的社会需求。
无锡市梁溪区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前瞻布局空天产业。新年伊始,无锡市梁溪区就在空天产业动作频频。2024年,梁溪将围绕空天产业生态圈建设,以“生态圈+产业链+链主”发展模式,着力构建商业火箭及配套、卫星制造应用、北斗空间信息应用三个百亿元产业生态圈。同时,也将加大项目招引力度,建设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力争建成一批国家级创新平台,持续放大空天产业的乘数效应。
为顺应全球生物技术加速演进趋势,常州市对合成生物产业进行前瞻布局、科学规划、系统推进,2023年11月1日正式出台《关于推进合成生物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今年3月8日,江苏省合成生物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获批成立,首届委员会秘书处设在华大工程生物学长荡湖研究所。当前,常州已形成合成生物“一城三园”格局,金坛合成生物产业园、长三角合成生物产业创新园、西太湖合成生物创新产业园相继揭牌、开园,培育了一批业内领军企业,建有优质合成生物创新孵化平台6家。计划到2027年,常州合成生物产业产值超1000亿元,成为长三角一流的合成生物产业创新高地。
人才引育提升生产力质态
发展新质生产力,归根结底要靠人才实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按照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求,畅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完善人才培养、引进、使用、合理流动的工作机制。江苏加快培养一批拔尖创新人才,大力培育聚集一批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高技能人才和创新团队,让更多“千里马”竞相涌现、各尽其才,激活创新动力,不断提升生产力质态。
高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和聚集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支撑。南通大学创新性地提出高层次人才培育“A计划”和“‘B计划”,在保持高层次人才稳定性的同时,培育一批在国内外具有影响力的学科领军人才和优秀青年人才,形成高端人才梯队。南京大学启动“未来拔尖创新人才”项目,致力塑造富有科学素养、具备跨学科理解力和领导才能的未来领军人物。苏州大学设立未来校区,紧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数字经济核心关键领域发力人才培养。西交利物浦大学将专业、行业、管理三类教育融合,培养能够站在人工智能和机器人肩膀上的未来人才。
新质生产力涉及领域新、技术含量高,大力引进集聚各类高水平人才至关重要。南京紫金山实验室专门设立200个“双聘”岗位,引入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事业编制科技人员,在千余名员工中,两院院士、国家级人才工程专家、省部级高端人才就有60多人,高级职称人员近四分之一。宿迁市坚持人才引领驱动,通过高校人才精准“直引”、技能人才精准“直培”、专业人才精准“直评”的“三直”模式,着力推动高层次人才引培。扬州市瞄准让青年成为扬州发展的“最佳合伙人”,通过打造“青聚扬州”“青创扬州”“青享扬州”“青爱扬州”品牌,大力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市。苏州工业园区重点选拔符合产业发展方向、技术具有引领和突破性的高层次人才,打造了一支高素质、国际化、年轻化的科技领军人才队伍,并不断发挥“人才圈”“朋友圈”作用,吸引更多高层次人才深耕园区。
茂材需沃土,良禽择良木。苏州高新区立足区域产业优势,全力打造新能源、数字经济、光子及集成电路、医疗器械及大健康产业集群,为人才施展才华提供广阔发展空间。邳州市出台人才政策,为企业引进的高技能人才、高校毕业生和高层次人才提供住房、交通、专项补贴等,为创业人才提供创新创业、学习培训、医疗保健、子女入学、配偶安置等服务,全心营造舒心暖心的发展环境。通过一系列创新举措,江苏各地人才优势正加速转化为创新优势、产业优势和发展优势,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最宝贵资源。
责任编辑:苏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