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加快形成新发展格局的关键

发布时间:2020-11-06     稿件来源:《群众》(思想理论版)     作者:葛坤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实现依靠创新驱动的内涵型增长。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强调,要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我们更要大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尽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这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也是加快形成新发展格局的关键。科技创新是第一动力,唯有牵住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才能走好科技创新这步先手棋,抢占先机、赢得优势,确保江苏经济发展行稳致远,为加快形成新发展格局作出江苏贡献。

牢固树立和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受世界经济衰退影响,产业链供应链循环受阻,国际贸易投资萎缩,国内消费、投资出口下滑,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困难凸显,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已经波及江苏不少企业。虽然面临一些难以预料的影响因素,但我们不能有任何懈怠情绪。为全国发展探路是党中央对江苏的一贯要求,习近平总书记作出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重要指示时特别强调要切实把创新抓出成效。作为全国最早提出建设创新型省份的江苏,牢固树立和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增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紧迫感,自我加压,着眼长远,以十四五规划编制为抓手,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全速发动创新引擎,厚植高质量发展的持久动力和核心优势。以自身发展的确定性对冲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坚定信心决心、保持战略定力,全面系统布局、统筹协调推进,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加快形成更多依赖内需驱动的经济增长格局,推动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推进创新型省份建设,提升产业链和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实现稳增长和防风险长期均衡。

大力提升重大科技平台对创新发展的支撑能力。面对兄弟省市加大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打造国家实验室预备队的超常规举措,我们必须进一步增强危机意识、忧患意识,集中优势资源和力量加快推进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以关键问题的解决谋重点工作之突破,以重点之突破带动全局之功效。在国外技术封锁越来越严的情况下,以往我们所走的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模式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只有加强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才能夯实经济高质量发展根基。瞄准国内外科技前沿,聚焦国家和省重大战略目标,围绕重大科学前沿、经济社会与民生重大需求,学习广东、浙江斥巨资整合重量级省级实验室的做法,整合本省现有重点实验室,做大做强创新平台规模。抓住国家重组重点实验室体系的契机,积极创建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健全优胜劣汰的动态管理机制,提升省级重点实验室创新能力和水平。特别是要主动融入国家战略,积极对接国家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和国家十四五中长期科技创新规划,不等不靠,做成几个有影响力的创新平台,做大做强后再争取各方面支持,纳入国家级重大创新平台,切实提升科技支撑能力。

依托本省优势着力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关键基础材料、先进基础工艺和产业技术基础等产业基础能力直接决定产业的整体素质和核心竞争力,是产业链升级的重要基础和支撑条件。努力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才能把创新主动权、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聚焦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集群,对重大前沿技术和新兴产业进行超前部署,组织实施前瞻性产业技术创新、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工程,突破卡脖子技术瓶颈,构建自主可控的现代产业体系,支撑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真正把发展命脉掌握在自己手中,确保产业链和供应链安全。继续做好遴选顶尖科学家领衔组织实施若干重大基础研究项目的举措,探索实施推荐申请机制,支持信誉良好的专家、机构或管理人员等直接推荐项目,让有想法、有能力、勇于创新的科学家能够得到支持,集聚优质资源持续开展关键核心技术的攻关,力求在关键核心技术上不断有新突破。整合电子、信息、机械、能源、生物等多领域的技术成果,以创新发展的顶层设计实现跨行业的整体联动、相互支撑和多点突破。抢抓新基建的战略机遇,在十四五科技发展规划中,加强对数字科学和关键技术集成的未来发展战略规划,加快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5G网络基站、工业互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催生更多的新产业新业态,为高质量发展增添新动能。

切实增强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企业是经济活动的主体,是推动创新创造的生力军,是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促推产业链水平提升的关键。技术创新的企业往往是在获取市场信息的基础之上开展研发创新。推动企业成为技术创新活动的主体。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激发企业自主创新的内生动力,推动创新要素和资本要素更好结合,推动企业将研发工作与市场需求相结合,推动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前沿技术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建立健全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增强企业生命力和核心竞争力。强化产业链协作,坚持主导企业、配套企业和下游用户企业的协同发展,提高产业链水平升级的整体合力。推动企业成为创新成果应用的主体。不断创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将更多的创新资源向企业集聚、更多的研发机构建设到企业、更多的科研成果转化到企业、更多的创新人才引进到企业,提升产学研合作成效。推动企业成为研发投入的主体。加大财政对科技的投入,完善企业创新奖励扶持政策,推行科技创新券、政府采购支持等制度,更多运用财政后补助、间接投入等方式,激励引导企业普遍建立研发准备金制度,鼓励金融机构加强对企业技术创新的信贷支持,发展风险投资,鼓励和引导企业有计划、持续地增加研发投入。持续推进企业建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支持大中型企业特别是有能力、有资质的企业参与实施国家、省市级重大科技计划,支持国家级、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研发机构在江苏优势骨干企业布局,强化新型研发机构在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人才培养、孵化育成等方面的复合功能,使这些骨干企业成长为创新型的领军企业。

统筹科技资源提升创新效能。科技资源是科技创新的基础条件和重要保障,在经济社会发展尤其是高水平创新型省份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针对科技资源配置分散、封闭、重复建设问题,通过深化改革和制度创新,清除各种有形无形的栅栏,打破各种院内院外的围墙,让机构、人才、装置、资金、项目都充分活跃起来,形成推进科技创新发展的强大合力。把加快科技资源统筹作为重点任务,努力解决好资源管理分隔、科研成果与市场主体衔接分离、科技资源布局分散等问题,不断提升创新效能。强化科技、发改、工信等部门对科技资源的整合,建立多部门协作机制和合作平台,加强科技、经济、社会等方面政策的统筹协调和有效衔接,形成部门、地方、全社会参与的格局。进一步优化创新资源配置,整合科技人才、科研机构、科学数据、科技金融、科研条件等十大资源,搭建共享、交易、创业服务等六大平台,努力打造一站式、全链条的科技资源统筹体系架构,构建资源共享、价值共创、发展共赢的科技资源统筹服务体系,推动全省科技资源优势转化为创新优势、经济发展优势,为高质量推进创新型省份建设提供有力支撑。出台一些更有力的创新举措,在更大空间内集聚、释放创新能量和活力,把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成为创新要素聚集、创新效率优化、可持续发展和辐射带动力持续增强的高地,努力把苏南自创区这块牌子打响,真正把江苏的自主创新示范区这个高峰打造出来。把科技创新共同体建设作为重要突破口,推动长三角科技创新资源和平台共建共用共享,集合科技力量,聚焦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尽早取得突破。

(作者单位:江苏省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委员会)

责任编辑: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本社地址:南京市建邺路168号4号楼 邮编:210004 电子邮箱:qz@qunzh.com

办公室电话:(025)8321981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5)83246532,(025)83219815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https://www.12377.cn

Copyright @ qun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群众杂志社版权所有 苏ICP备1021847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80001号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