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加强城市社区党建工作,推进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近年来,常熟以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目标,聚焦城市基层治理难点重点,在“一核双联、先锋领治、多网融合、多元共治”上持续用力,积极推进以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
强化“一堡垒双联”,筑牢组织扎根、资源下沉的主心骨
“一堡垒”指街道社区党组织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双联”指社区党组织与红色业委会组织联建、工作联动。常熟实施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现代化“根系工程”,通过党委抓支部、支部管党员、党员带群众,做强城市基层治理硬核。一是组织体系织得更密。因地制宜建支部,成立125个小区党支部,建立“街道大工委、社区大党委、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四级组织架构,健全“支部例会说事、党群议事会议事、治理联席会处事”三项基本制度,推动党的“神经末梢”与城市“基础单元”深度融合,以“短平快”方式及时解决居民“小急难”问题。二是治理力量建得更强。以实施“根系工程”和“书记项目”为抓手,构建“组织扎根、资源下沉、服务进门、幸福提升”的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新格局。持续14年开展基层党建联述联评联考,连续6年组织“党代表看党建、市领导督党建”活动,优化“先锋指数+”考评机制,打造“谋事讲政治、遇事敢担当、成事守规矩”的治理中坚力量。三是党员下沉扎得更深。建立在职党员进小区先锋积分运用机制,构建“居民点单、支部下单、部门接单、先锋抢单”新模式,让基层“伤脑筋”的治理力量不足问题迎刃而解。面对疫情严重影响,全市12.8万名党员干部和志愿者积极参与疫情防控,保持了没有聚集性疫情、没有规模扩散传播、没有全域静默等“三个没有”稳定局面,充分体现了常熟“党建强、治理优”的成效。
推进“多网融合”,构建治理一张网、支部到网格的强磁场
城市基层治理纷繁复杂、千头万绪,常熟着眼“网格”最小单元,全面深化网格化党建,推动“支部建立在网格、资源整合在网格、服务下沉在网格”,让“小网格”撬动“大治理”。一是锻造网格铁三角。推进党建网、治理网、服务网“三网融合”,推动街道社区党建、单位党建、行业党建共驻共建、互联互动,全市建立网格党组织1584个,遴选配备5000余名网格员,完善“网格化+先锋站+大数据+铁脚板+小喇叭”体系,社区“两委”班子成员担任网格长,建强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真正做到支部建在网格上、党旗飘在楼栋间。二是打造党群一家亲。依托“常熟党建”信息平台,完善网格信息共享机制,建立“网格采集、街道研处、各方支持”运行模式,形成“网格零距离、党群一家亲”格局,实现“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信访不出街道”。“多网融合”实施两年多来,90%以上的治安管理和安全隐患在街道和社区内得到处置。三是共建美美新家园。常熟外来人口多、居住密度大、住宅新旧混杂、小区矛盾频发。琴川、常福、东南、莫城等4个街道,用党建这枚“绣花针”串起治理千条线,以创建“美美社区”为抓手,建立需求、服务、交办“三张清单”,搭建“党群议事会、综治议事会、联合议事会”共商共办机制,形成了“组织联合共建、小区联合共治、难题联合共破”的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架构。深入推进城市更新,城中村自主更新累计完成470户,既有建筑更新累计实施157个,切实纾解了百姓烦心事,提升了民生获得感。
突出“数字智治”,提升深度赋能、精治善治的新能级
扎实推进“一网统管”“数字门牌”“数字城管”“数字法人”四项建设,打造党建引领、审批服务、综合执法、网格管理、指挥调度等资源高位整合的一体化平台,以“数字之治”实现“常熟之治”。一是推进精细化管理。在全省首创“数字门牌”治理平台,对全市50.7万户实有房屋、14.1万户出租屋、90余万外来人口进行标签化数字化管理,安装二维码门牌83万张,有效破解“人户分离”难题,达到“以房管人”目的。建立“数字门牌+安居超市”系统,推进“五色标签”分类管理、“双闭环”流程管理、“双备案”前置管理,实现消防隐患突出问题的根本性遏制,连续3年未发生较大安全生产事故。二是推进数字化治理。以“一网通办”“一网统管”为依托,启动建设市镇两级城市运行管理中心,逐步把治理要素和服务场景集成到“一张电子图”“一块终端屏”上,实现数据汇集、系统整合、功能融合,为“一码办”“一网管”打开了新通道。打造数字化城管3.0版,启动“数字法人”建设,建成1.2万家企业法人数据底库,实现“法人库”“人员库”“地址库”互联互通,推动法人数据库高效运用,实现监管不缺位、防控不落空。三是推进长效化管理。推进智慧社区和党群服务中心建设,增强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推进基层治理的堡垒作用、汇集民情民意的枢纽作用、教育管理党员的熔炉作用,以“有求必应”服务凝聚“一呼百应”民心。全面落实“三官一律”进网格,成立一批网格治理“帮帮团”、一线调解“老娘舅”,推动小区功能型党组织建设,全面提升市民环境自我提升、自我维护、自我管理水平。
塑造“海棠”品牌,打造先锋领治、聚力共治的共同体
“海棠花红”是常熟基层党建统一品牌标识,近年来,常熟以集成性思维、创新性突破、整体性构造,推出“海棠讲坛”“海棠管家”“海棠之声”“海棠铺子”“海棠有约”等海棠系列党建品牌,把“先锋领治”拓展到城市基层治理各个环节,解决好群众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有效提升了治理效能。一是坚持德治润心。实施“海棠讲坛·四说一会”,推出“红色故事”沉浸讲解、“红色家书”情景领读、“红色学堂”创新实践三大党建宣讲系列,广泛开展“夜间课堂”“先锋讲堂”“党史微课”等活动,推进社区红色先锋站建设,以“微宣教”传播“大党建”,打造德治润心、传音送理主阵地。二是坚持自治固基。建立“海棠有约”共治平台,打造民情驿站、议事长廊、百姓茶馆等一批议事协商载体,常态化开展民情恳谈、百姓议事活动,探索“党支部+业委会+物业+住户”小区自治管理“1+3”新模式,群策群力解决各类民生诉求。聚焦道路设施、停车管理、环境改善等民生小事发力,实施“停车难”综合治理,通过增建泊位、智慧管理、价格调节、机关单位错时开放停车位等方式,基本解决菜场、医院、商圈等重点区域停车难题。三是坚持善治惠民。借鉴“街道吹哨、部门报到”机制,组建“海棠尖兵营”和347个“行动支部”,形成信息收集、问题发现、任务分办、结果反馈的工作闭环,推动“党员所能”精准对接“治理所缺”。开发“先锋领治·码上到”微信小程序,推进在职党员进小区,居民自主“下单”,党员踊跃“抢单”,从“居住者”转变为“服务者”。全市11382名机关在职党员“回家”报到,认领党员楼栋长、党员中心户等治理岗位900多个,投入治理服务项目1570多个,真正形成了先锋带动、一呼百应的治理新风尚。
郡县治则天下安。常熟将围绕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目标,推进以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加快把现代化治理效能转化为现代化建设动能,努力建设更高品质的江南福地。□
(作者分别系常熟市党的建设学会会长;常熟市党的建设学会常务副会长)
责任编辑:赵文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