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自觉性

发布时间:2024-05-10     稿件来源:《群众》(思想理论版)     作者:群仲平    

先立后破、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是习近平总书记为我们科学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的重要方法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我们要遵循经济规律,善于扬长避短,完善工作机制,看准了就抓紧干,努力把江苏打造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

坚持先立后破,赢得发展主动权。先立后破,是指在的基础上推进,在转方式、调结构、提质量、增效益上积极进取,不断巩固稳中向好的基础。其中蕴含着继承和发展的内涵,兼顾着当前与长远、创新与传统的关系。坚持先立后破,应该统筹兼顾传统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发展,实现育新枝栽新苗老树发新芽的有序推进。在发展过程中,我们要处理好新与旧、立与破此长彼消的辩证关系,善于用新技术巩固传统产业领先优势,不断增强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的国际竞争力,前瞻布局未来产业开辟新赛道,在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上打好主动仗。

坚持因地制宜,打好发展特色牌。因地制宜,是指一切从实际出发,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固长板、补短板、锻新板,发展新质生产力。各地发展基础、区位条件、资源禀赋不同,不能盲目跟风蹭热度、随波逐流赶时髦,而应实事求是,根据自己的比较优势、竞争优势,探索契合自身的发展模式,差异化、多样化发展,打好特色牌。在发展过程中,江苏各地要扬长避短,把握自身在全国、全省发展大局中的定位和功能,立足本地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科研条件等,有选择地推动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形成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特色和优势。

坚持分类指导,提高发展实效性。分类指导,是指发展新质生产力要坚持问题导向,做到精准施策,不能下单子、搞一种模式。所谓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避免大水漫灌”“一刀切”“一锅煮等情况,要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找准问题、明确方向,靶向发力、精准求解,确保政策措施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在发展过程中,要加强和改进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完善政策指导、要素保障等机制,鼓励各地积极探索、错位发展,防止一哄而上和泛化、炒作新质生产力的概念,实实在在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责任编辑:张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无标题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