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秋士子家国梦

——走进南京中国科举博物馆
发布时间:2021-05-06     稿件来源:《群众·大众学堂》     作者:陈 渝    

20201221日,中国博物馆协会发布《关于第四批国家一、二、三级博物馆名单的公告》,南京中国科举博物馆榜上有名。这里曾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考场,承载了千百年来江南文人的人生理想。这里有着独具特色的地下宫殿式的博物馆,承载着天下文枢的建筑匠心。这里有别开生面的文化活动,架起了国际文化交流的桥梁。

赓续江南文脉的庙堂空间

由江南贡院遗址改建成的中国科举博物馆,是中国科举制度展示中心、中国科举文化展示中心和中国科举文物收藏中心。馆藏的书籍、文章、匾额和实物用具,会试、殿试考卷以及考场文物,都凝聚了千百年江南文人的文思和学识,呈现出江南文脉崇文重教的厚重肌理。

中华五千年文明的演进,是伴随着文化不断繁荣发展、制度不断创新尤其是人才选拔制度的进步而逐世递嬗的。近古以来,中华文化风貌的形成,离不开科举制度的熔铸和科举文化的沉淀。中国古代读书人的最高理想是什么?张载认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中国古代读书人实现人生理想的途径是什么?学而优则仕是千古文人实现人生价值的现实选择。平民接受教育,通过科举考试进入仕途,甚至位至高官,身份低微的学子可以从社会底层上升到社会上层,由此可以打破阶层的固化,实现人生的逆袭。

古代中国的人才选拔,一般通过推荐选士、学校选士、科举考试选士三种方式。察举征辟制、九品官人法因其实施起来,带有较多的上古社会宗法、血亲关系的残余,有其不完善的地方,不能避免世家贵族对政治权力的垄断,不能真正做到唯贤举才、公平公正。隋朝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大一统,创设进士科。历经唐宋元明清,科举制度持续了将近1300年,对中国古代社会结构、政治制度、人文思想产生了重大影响。科举制度的糊名法、誊录制,都是中国古代对公平公正选拔人才的一大创举。长期以来,科举制度影响了东亚的日本、韩国、越南,各国均有效法。

说到科举考试,中国古代最大的科举考场——江南贡院是不可绕过的。位于南京秦淮河畔、夫子庙东,江南贡院始建于南宋乾道四年(公元1168年),规模大,占地广,鼎盛时期占地面积30万平方米,拥有号舍20644间,选拔人才数量多,仅明清时期全国就有半数以上官员出于此,被誉为中国古代官员的摇篮。清代全国112名状元中,出自江南贡院的就有58名。苏东坡、王安石、唐伯虎、郑板桥、袁枚、翁同……这些文化名人都曾从江南贡院走向波澜壮阔的历史舞台。而今,在江南贡院遗址上改建的中国科举博物馆,常设展览《文明的阶梯——科举文化专题展》分五大展区、33个展厅,700多件文物,桩桩件件都仿佛在诉说着科举制度的前世今生、古代士子鱼龙变化的奋斗历程。探寻承载千年文人人生理想的密钥,梳理馆藏文物蕴含的儒学文化脉络,不觉惊叹涌动在其中绵延不断的江南文脉的博大精深。

承载文化记忆的景观空间

中国科举博物馆脱胎于江南贡院,保留了最精华的部分——明远楼等,却又创造性地把千秋士子的家国梦想嵌入景观设计,把沉淀在文化记忆中的才情用建筑艺术表达出来。从建筑设计理念到摆放书简砖瓦,从功能分区到采光通风,从展馆陈设到文创设计,无不体现了精细的匠心。

建筑风格上的别具匠心。科举考试为国选才,其重要意义不言而喻。从江南贡院的规模来看,国家对江南地区选拔人才的高度重视可见一斑。东至平江府路、南至贡院街、西至金陵西路、北至建康路,南京中国科举博物馆包括博物馆主馆、江南贡院南苑以及明远楼遗址区三大区域,总占地面积约6.63公顷。位于地面的牌坊,正是古代江南贡院的第三道大门——龙门。牌坊的正前方积着一个方形的水池,状如砚台,又如明镜,名为墨池,面积为1300平方米。墨池两边的墙上写着中国古代启蒙读物《千字文》中的天地玄黄,宇宙洪荒等。有着400多年历史的明远楼共有三层,为楼阁式,明代形制,旁边几排号舍保留原有的形貌。中国科举博物馆主体建筑深嵌地下36米,深埋地下的设计引人入胜,顺着回字形的走廊,沿着瓦片、竹简堆成的墙壁,走入悠长而广袤的历史根脉。

展馆设计上的深刻寓意。以虚拟演示、场景还原、多媒体互动等项目穿插其中。迎宾大厅入口,多媒体大屏幕中以村童闹学”“贡院赴考”“号舍百态”“鱼跃龙门为主题的动画短片,生动展示了古代读书人从十年苦读到一举成名的奋斗画卷。沿童试、乡试、会试、殿试的程序逐级应试,考中进士就得到了人生的高光时刻。科举博物馆在馆陈设计上,精心设置《文明的阶梯——科举文化专题展》,荣获第十五届(2017年度)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推介精品奖。

彰显文化自信的IP空间

架起国际交流的桥梁,把中国科举博物馆打造成有金陵范儿的大IP,这是创意的体现,也是文化自信的体现。讲好中国故事,弘扬传统文化,中国科举博物馆正积极用国际化视野、艺术化形式讲述科举文化,呈现金陵印象,赓续江南文脉内核。

积极推动文化交流。20197月,何勇国际交流工作室在科举博物馆揭牌。作为哥伦比亚大学人类学、语言学博士、联合国赴华项目负责人、纽约大学兼职教授,何勇博士是两次联合国21世纪奖的获得者。何勇国际交流工作室为博物馆架起了国际交流的桥梁。2020年疫情期间,恰逢5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秦淮区委宣传部、何勇国际交流工作室和南京中国科举博物馆联合发起了律动秦淮诗歌朗诵会,组织著名作家严歌苓及新月派代表诗人徐志摩的后人等多位大咖级人物,用线上活动的形式展现诗歌的魅力。在南京读书节期间,外国友人和市民、游客一起步入南京中国科举博物馆,感受《儒林外史》里的士子风采、《红楼梦》里金陵十二钗的绰约风姿、《桃花扇》里的家国之痛、陆羽《茶经》里的品茗问道、袁枚《随园食单》里的美点小食、朱自清散文里描写的桨声灯影里的夜秦淮的魅力。

定期举办讲坛活动。2018年,中国科举博物馆推出了状元大讲堂系列活动,重点围绕科举文化、地域文化、人文历史等领域进行解读,并讲述传世名人、江南才子、当代工匠等精彩故事。余秋雨、单霁翔、安来顺、任万平、贺云翱、卞留念、奥运冠军孙海涛等各个领域的杰出代表纷纷开讲,与观众近距离互动。状元大讲堂已成为品牌活动,线上线下共吸引了超百万人次的观众参与。在打造学术交流平台的过程中,各界大咖、资深学者也成为了博物馆的文化宣传大使。

注重发挥社教功能。为了让游客得到物质和精神上的双重收获,博物馆策划推出了多元化、立体化的活动,打造了开笔礼、成长礼、状元学堂、传统文化体验等系列精品社教课程。201810月,科举博物馆被教育部评为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其中,与夫子庙小学合作开发的穿越古今,探秘科博系列课程,将科举元素与学科教育融合,获得了2018年江苏省博物馆青少年教育课程优秀教学设计奖。

责任编辑:陈伟龄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无标题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