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一家之言 构专门之学

——谈《江苏文化专门史研究丛书》编纂工作
发布时间:2022-09-01     稿件来源:《群众·大众学堂》     作者:胡发贵    

江苏文脉工程是江苏省委省政府于2016年启动的一项宏大的江苏历史文化整理与研究工程,揭示江苏文明积累的辉煌成就,展示江苏文化的丰富内涵和深刻意蕴,《江苏文化专门史研究丛书》(100种)作为其中重要组成部分,追求以确切而深入的专门研究,展示江苏社会文明脉络的内在肌理。该丛书的编纂对增强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省具有积极的意义。

特定角度与侧面的研究

专门史的出现,是社会文明发展和积累的结果,其直接的历史前提是社会分工的日益细致。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分工越来越细,行业越来越多,为专门史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就研究范式而言,相对于通史以及其他史学体裁,专门史侧重于从某个特定的角度或问题进行梳理和研究,阐释特定领域、特殊现象和事物的生成演变过程,探究相关原因和内在规律。中国有着悠久的修史传统,在历史编纂的长期实践中形成了丰富的史书体例,如纪传体、编年体、国别体等。虽然专门史为晚近所出的新概念,但就其术有专攻的特色以及特定领域、特定问题的专业性记述和研究而言,上述诸体中都有专门史的影子,如《史记》中的列传、货殖列传、龟策列传等。另外,正史中的《志》,无论在形式和内容上都更接近于专门史,其间的音乐、律令、天文、五行、食货、刑法、百官、地理、经籍等,均是对相关历史现象的专述。像明代陈继儒的《书画史》、清代皮锡瑞的《经学历史》等,早就开启了专门史研究的先河。在现代历史学科设置中,也开设了专门史的专业和研究方向。

专门史倾向于研究特定问题的殊相世界,着意于从历史的共相中剥离殊相,聚焦于某一类问题,作切割式的把握,从而凸显历史的某些特殊方面,彰显其独有或显著的气象。其方法是分析的,关注理一分殊中的分殊,亦即万事万物分殊形态,它注重的不是历史问题的宏观与整体,而是其侧面,因而这一研究更为专业,更为深入,也更具学术性和权威性。如《经学历史》,就是研究古代经学历史的典范之作。

历史文化的分类解码

丛书研究紧扣江苏文化的特色和演进的轨迹。在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发展进程中,江苏走过了一条漫长而独特的演进道路。泰伯奔吴,给江南带来了中原文化。春秋战国时期,诸侯间的交往与征战,促进了文化的交融,中原的礼乐文明进一步渗透到大江两岸,为江南的文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文化资源。唐以降,随着中国经济与文化中心的南移,江南地区社会经济迅速发展,成为全国最为富庶最为锦绣之地。至南宋时已有苏常熟,天下足之说,到明代,史称天下财货半出于东南。经济的发展,使今天的苏南吴地成为世人向往的地方,南宋就已流传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之说。江苏社会、经济的进步,一方面孕育了大量各类精英,另一方面也吸引了全国各地人才汇聚于此。早在唐代,大诗人韦应物就已这样赞许:吴中盛文史,群彦今汪洋。到明代,苏郡为士之渊薮,其人才之荟萃,更是灿若群星,文化更加繁荣,出现了许多著名的思想家和学术流派,产生了颇富江苏地域特色的宗教派别。专门史将突出江苏文化的演进轨迹,勾勒其人文化成的特别成果。

本丛书研究着力彰显江苏文化的富厚性。明、清以来,江苏尤其是江南一带,已成为富贵温柔的天堂之地。吴地的农耕特别发达,据记载,早在宋代,太湖地区的粮食平均亩产能达二至三石,而当时全国平均只有一石半左右,所以吴地很快成为国家的粮仓,南宋时就已有苏湖熟,天下足以及苏常熟,天下足(陆游《渭南文集》卷二十)之类的传说。这说明吴地经济的发展对国家的重要意义,同时也为文化的兴盛积累了深厚的物质基础。

本丛书研究着力彰显江苏文化的博雅性。清代大儒章学诚在《文史通义》中说:浙东贵专家,浙西尚博雅。文中浙西,即指江苏地域而言。而所谓博雅,首谓江苏济济多士。仅以苏州为例,有明一代89科会试中,就被取进士1075人,占全国总数的4.32%,一时还出现了户部十三司胥算,皆吴、越人也的盛况。在清代,仅苏州就先后考取了13个会元、6个榜眼、12个探花、658个进士,这也为全国之最。次谓江苏特别是江南人物多类多样。一是多出礼让谦逊的君子,如三让天下的泰伯,如好学而又重然诺的季札。二是多出壮怀激烈之士。前有力拔山兮的项羽,后有倡言先天下之忧而忧的范仲淹和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顾炎武。三是多出学问家。如西晋文坛上的二陆(陆机、陆云)、唐代的吴中四士、宋代唐宋八大家中的范仲淹,范成大则为南宋四大家之一。明清时期,吴地学者有以惠栋为代表的经学吴学派,其时学派林立,其芸芸大者如吴中诗派”“常州词派”“南社等等。四是多出教育家,其杰出代表有范仲淹与胡瑗,也都开一代之风气。五是多出实业家,其突出者如张謇与荣氏家族。

本丛书研究着力彰显江苏文化的开风气之先性。经济发达、物质富裕,往往人才繁盛,也常成为开风气之地。如明代王士性所述:姑苏人聪慧好古,亦善仿古法为之,书画之临摹,鼎彝之冶淬,能令真赝不辨。又善操海内上下进退之权,苏人以为雅者,则四方随而雅之,俗者,则随而俗之。(《广志绎》卷二)江苏历史上,多时代的先驱者,如顾炎武之倡导经世致用,再如中国近代史上有名的改良派四大家——冯桂芬、王韬、薛福成、马建忠,等等。这些人物的事功及其思想,均是丛书所要着力阐扬的。

构建专门之学

本丛书撰述的范围和内容,既呼应其他研究项目(江苏名人传、江苏文化通史),对江苏名人辈出的领域、文化成果辉煌的行业,予以特别的关切;同时又注意避免重复,保持专门史的专业性和独特视角。因此,本丛书书目的设立突出三个方面:其一是突出江苏历史文化的特异性,即较之其他地域文化,江苏表现得更为优异更为显著的文化、成就和风貌;其二是突出江苏历史文化的唯一性,即较之其他地域文化,唯江苏特有的文化现象和成就;其三是突出立一家之言,构专门之学,期成空前之绝学。

为实现上述目的,100种丛书中,精神文化拟设10本,侧重总结、诠释江苏历史上的信仰(民间信仰)、思想、学派、学术等;制度文化拟设60本,侧重总结记录江苏历史上的政治典章、文明教化、文化生活、风俗礼仪等;物质文化拟设30本,侧重总结、梳理江苏历史上的文明物化成就。每本篇幅30万字,配适当插图。计划到2025年完成100种的立项,目前已立项76项,今年的招标签约正在进行中,估计会使立项总数突破90项。已出版《江苏思想史》《江苏科举史》《江苏风俗史》《江苏家训史》《江苏书院史》等十余本,另有十余部书正在出版和审稿中。

(作者系江苏省政府参事、江苏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责任编辑:陈伟龄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无标题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