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强调,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这个重大命题本身就决定,我们决不能抛弃马克思主义这个魂脉,决不能抛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根脉。两个“决不能抛弃”从本质上要求“魂脉”与“根脉”必须有机结合,这是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重要保障,是不断推进理论创新的基础和前提,是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重要路径。
“魂脉”与“根脉”相结合是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重要保障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两个结合”的命题。他指出:“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才能正确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才能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的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在这里,“只有……才能”的叙事方式深刻指明了“两个结合”的极端重要性。
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两个结合”的内在关系看,“第一个结合”侧重的是实践之于理论的“需要”问题,所解决的是“运用其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解决中国的问题”。其实,无论是苏联、东欧、中国抑或其他地区,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在这些地方发生革命性的作用,用毛泽东的话说就是因为社会有了这种需要,“任何思想……如果没有客观存在的需要……即使是最好的东西……也是不起作用的”。这里的“需要”一词,深刻诠释了马克思主义何以能够在世界各地广泛传播。而“第二个结合”侧重的则是文化之于理论“牢牢扎根”重要性的论述。作为一种外来理论,马克思主义进入中国语境必然存在文化层面的互视与融合。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只有植根本国、本民族历史文化沃土,马克思主义真理之树才能根深叶茂。只有实现“魂脉”与“根脉”相结合,才能不断夯实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基础和群众基础。
“魂脉”与“根脉”相结合是推进理论创新的基础和前提
中国共产党历来具有高度的理论创新自觉,从创立毛泽东思想到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再到创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些创新理论的系统集成,深刻说明一部中国共产党成长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理论创新、进行理论创造的历史。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我们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科学、以真理的精神追求真理,敢于说前人没有说过的新话,敢于干前人没有干过的事情,以新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
推进理论创新当然必须讲新话、发新论,但决不能为追求创新而丢了老祖宗。坚守好马克思主义之“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根”,是理论创新的基础和前提,如果数典忘祖就无异于割断了“魂脉”和“根脉”,最终会犯不可挽回的颠覆性错误。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推进理论创新的“魂脉”与“根脉”,二者并非处于相互平行的空间,而是只有不断融合才能真正实现理论创新。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既忠诚地赓续了经典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基因,同时又灵活地融合了丰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合科学性和民族性于一体。中国共产党人始终自觉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对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宝库进行全面挖掘,用马克思主义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富有生命力的优秀因子,并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和丰富智慧更深层次地注入马克思主义,有效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从而使其在更广阔的文化空间中聚变为新的理论优势。由此可见,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魂脉”与“根脉”相结合的重要论断,深刻阐明了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生成和发展的文化机理。
“魂脉”与“根脉”相结合是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重要路径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的共同梦想,不仅需要强大的物质伟力,也需要充盈的精神文化伟力。对此,习近平总书记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形象地喻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比翼双飞的发展过程”。从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同志明确提出“建设中华民族的新文化”,到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提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深刻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接续推动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文化自觉。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关键在于实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机结合。事实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之所以被称为“魂脉”,是因为离开这一科学理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就会失去前进方向和创新动力。诚如毛泽东同志所言,自从中国人学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就不仅在精神上由被动转为主动,而且大大提升了中国的思想和文化的水平,“中国人被人认为不文明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呈现在世界面前的是一个“具有高度文化”的民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所以被称为“根脉”,是因为离开这一文化沃土,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就会发生认同危机。在五千多年的文明发展历程中,中华民族养成了一种尊重和敬畏文化的性格特质,中国人民的价值理念、理想关怀和精神世界,深深地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肥沃土壤之中,如果丢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等于割断了自身的精神命脉,必然会发生文化认同危机。从结果层面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合,既不是两者的简单相加,更不意味着两者的彼此取代,而是两者在辩证综合中超越了“中西”“体用”的逻辑范式,既让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的,又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现代的,从而在此基础上孕育产生新的文化生命体。马克思曾指出:“两个相互矛盾方面的共存、斗争以及融合成一个新范畴,就是辩证运动的实质。”这种经矛盾双方共同作用产生的“新范畴”,就是以扬弃的方式超越矛盾双方异同关系之后所建构的一种新形态。无疑,经由“魂脉”与“根脉”相结合所产生的新的文化生命体,正是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基本构成,结合本身也是其进一步延展的重要路径。
(作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责任编辑:霍宏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