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准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的着力点

发布时间:2024-05-23     稿件来源:《群众·决策资讯》     作者:胥爱贵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农业作为传统产业、基础产业,也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领域。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农业领域也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而农业新质生产力作为推动这一变革的核心力量,正在逐步改变我们的农业生产方式。江苏是农业大省,也是科教大省。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需要积极整合江苏农业领域科技创新资源,提高农业的劳动、资本、土地等全要素生产率,培育壮大农业领域新兴产业,布局建设农业领域未来产业,推动农业现代化走在前。

夯实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坚实基础

江苏素有鱼米之乡的美誉,具有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基础。

农业资源禀赋优越江苏处于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区,气候温和,雨量适中,四季分明。同时,江苏跨江滨海、平原辽阔、水网密布、湖泊众多,农作物、林木、水产、畜禽种类繁多,种质资源丰富。

农业科教实力强大江苏拥有涉农科研院所70多家,农业科研人员2.7万余人,农业科技创新底子好、实力强。近几年,农业物联网、智慧农业、数字乡村等发展迅速,大大提高了江苏农业科技与装备水平。

农业产业基础雄厚江苏以占全国3%的耕地,生产了全国5.5%的粮食。2023年底,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营业收入超1.36万亿元,休闲农业综合收入超1000亿元,农产品网络销售达1300亿元,农村一二三产发展水平均居全国前列。

强化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支撑

在现代农业发展的浪潮中,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离不开科技、人才、改革和资金的支撑。

科技创新是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农业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在于科技创新。要坚持科技创新引领农业产业创新,以科技创新打造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的主引擎,着力研发一批原创性、引领性的农业科技成果,为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不竭动力。紧盯世界科技前沿,聚焦产业瓶颈制约,建立集中攻关、联合作战机制,加快关键核心技术研发,破解产业科技难题。统筹推进良田、良种、良机、良法,健全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成果转化。

人才是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的第一资源新技术的创新、集成和推广应用都离不开人才。要大力培育创新文化,健全科技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为创新人才脱颖而出、尽展才华创造良好环境。发挥农业高等院校人才培基功能,培养一批具有原创精神、掌握前沿科技的适用人才。注重在实践中锻炼人才,引导农业科技人员积极参与重大农业科技项目实施、创新平台建设等,提升其创新能力和水平。坚持本土培养和外部引进相结合,推动人才跨专业合作、跨领域培养。加强新农人培育,支持有条件的新农人参与农业科技推广、种业育繁推一体化等项目建设。

改革是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关键一招唯有改革才能全面激活乡村资源要素,才能充分调动广大科技人员和农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要围绕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解决好谁来种地等问题,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期不变,推进小田变大田,发展适度规模经营,为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提供条件。提升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的生产经营水平,增强服务带动小农户的能力。

投入是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保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需要资金投入的支持。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全面强化投入保障。优化多元投入机制,推动财政与金融协同联动,综合运用贷款贴息、保费补贴、奖励补助等多种手段,推动更多金融资源投向农业农村领域。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农业农村,注意防范和纠正投资经营中的不当行为。加强涉农资金项目监管,防止挤占挪用,发挥资金投入的最佳效益。

注重把握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发展重点

农业新质生产力是新质生产力在农业领域的具体呈现,其核心在于以科技创新为动力,带动农业领域全要素生产率的大幅提升。当前应突出在以下领域加快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

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种子是农业的芯片,是实现大农业观、大食物观的基石。几十年来,江苏在水稻、小麦等主要粮食作物的品种选育上取得了不错的成就,但在畜禽、果品、蔬菜等品种上进口比例仍较高。打好种业翻身仗,要在推进种质资源创新、联合攻关、企业扶优、基地保护、市场净化等方面下功夫。摸清本土种质资源家底,提升农业种质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能力,加强省级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中心建设。集中力量开展育种基础性、前沿性和应用性技术研究,实行种业重大品种协作攻关。扶优扶强一批具备集成创新能力、适应市场需求的种业龙头企业,切实发挥企业的创新主体作用。加强江苏南繁科研育种基地建设,提升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利用重点实验室带动能力。

大力推进新型农机装备研发应用农业机械化是实现资源有效配置和利用的有效手段。江苏是农机装备制造大省,更是农机使用大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87%以上,但在农机企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方面仍有不少短板。要聚焦全程全面机械化和农机装备智能化绿色化目标,加强农机高端装备研发和成果转化应用,推动农机装备产业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在农业智能传感器、高端精密液压件、农业机器人等关键技术上取得突破,尽快实现农机装备核心技术的自主可控。扎实开展农机装备研发制造推广应用一体化试点,持续深化农机农艺融合。实施农机装备补短板行动,加强丘陵山区适用小型农机的研发制造推广应用先导区建设。坚持绿色低碳发展,积极研发低排放、低噪声、低能耗的智能农机装备,推进农机企业低碳改造和绿色转型。

全面提升设施农业调控水平设施农业能无限拓展农业生产空间,是推动农业现代化走在前的重要抓手。江苏发展设施农业起步较早,但大多是基础的、低端的设施利用形式。要大力推进设施农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优化设施农业生产布局,推动新一轮设施设备更新改造,不断提升设施农业的生产能力、科技含量、装备水平和经营效益。在纵向上,探索发展立体、多层的种养设施,推进楼房养猪等规模化、智能化养殖方式,培育壮大食用菌和藻类产业。在横向上,大力发展盐碱地、滩涂等种养殖,利用新的后备土地资源,加快发展现代设施农业。

持续拓展数农融合应用场景数农融合是通过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技术手段,对农业生产各个环节进行数字化处理,从而提供科学决策方案和依据的过程,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重要方式。江苏在全国率先建成了苏农云大数据平台,覆盖种植、畜牧、渔业等各行业,贯通生产、加工、流通、经营等各领域,在农业现代化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要大力发展智慧农业,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乡村产业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的深度融合。以虚实相生的应用需求为牵引,强化集成创新,拓展应用场景,抓住数字育种、全天候智能温棚、智慧海洋牧场、遥控飞播飞防、土壤质量智慧管理等重点,培育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强劲动能。加速5G网络、数据中心、云平台等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研究推广农业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持续推进农业数字化建设整市试点,探索集约高效、链通数融的农业全产业链数字化、农村公共服务数字化新模式。

(作者系江苏省农村经济学会会长)

      责任编辑:孙秋香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无标题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