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绿色是农业的底色、生态是农业的底盘。近年来,盐城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赋予江苏“走在前、做示范”重大要求,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省部署安排,坚决扛牢农业大市责任担当,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建设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高水平推进现代化农业强市建设。2023年度创建部省级粮食绿色高质高效示范片116个,建设省级绿色防控基地18个、省级化肥减量增效示范区21个,成功申报中央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重点县2个,新增国家级生态农场2个、部级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1个。作为全省唯一入选第四批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创建名单的设区市,盐城坚定不移走出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农业绿色低碳发展之路,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市域范例,更好展现新时代盐阜大地的“最靓颜值”“幸福底色”。
牢牢把握“稳产保供”头等大事,树立绿色低碳发展新理念。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始终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头等大事。盐城坚决扛起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责任,建设东部沿海大粮仓,为全国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作出积极贡献。聚力粮食单产抓提升。严格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制,组织实施粮油单产提升工程,抢抓全市8个县(市、区)列入全国720个粮食产能提升重点县的机遇,启动三年旱粮单产增一成行动,开展粮食绿色高质高效创建,促进大面积均衡增产。采取更为积极的支持政策,大力度控减直播稻,发展机插秧。粮食面积常年稳定在1480万亩,粮食总产量连续9年超140亿斤,粮食安全贡献度全省第一,成为长三角中心区唯一农业总产值超千亿元的城市,彰显了端牢“中国饭碗”的盐城力量。聚力设施农业保供给。实施现代设施农业建设引领示范行动,积极发展现代设施农业,高标准建设10.3万亩“菜篮子”工程绿色蔬菜保供基地,稳定生猪等畜禽产能,推进水产生态健康养殖示范区建设,完成池塘标准化改造8.13万亩。聚力蓝色经济求突破。树立大食物观,发挥盐城海洋面积大、滩涂面积广的优势,以渔业转方式调结构为主线,加快构建渔业高质量发展空间格局。出台渔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实施“LNG冷能+海水养殖”等示范工程,加快国家海洋牧场建设,打造射阳港国家渔港经济区。
牢牢把握“产业振兴”重中之重,构筑绿色低碳发展新优势。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也是实际工作的切入点。盐城全力推进主导产业集群发展,做好“土特产”文章,不断彰显“国际湿地、沿海绿城”的生态魅力、发展活力。推动产业层次“向高攀登”。建设优质粮油、绿色果蔬等“6+N”产业集群,重点提升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增速,做足做优“土特产”文章,力争全产业链规上企业开票销售达550亿元。在全市现有9个国家级、101个省级农业龙头企业的基础上,紧盯大龙头、培育强链主,突破“深加工”瓶颈,努力打破提供初级农产品的低端锁定。推动产业载体“向前而行”。以全市4个国家级和13个省级农业园区为引领,打造具有龙头带动作用的农业园区,建设大丰港区粮食(食品)加工物流产业园。以“点菜+端菜”等形式开展全年度农业招商,组织开展百家农业龙头企业盐城行等一系列招商活动,力争中粮、益海粮油等领军型企业在我市再投资建设一批农产品精深加工项目,定期召开项目建设调度会。推动产业业态“向新发展”。创新乡村休闲旅游、乡土文化、农耕体验等融合业态,促进乡村消费。提升农产品冷链物流设施,依托响水西兰花、九龙口大闸蟹等9大市级产业联盟,发挥“1+9+N”品牌体系赋能效应,发展电商直采、定制生产等新模式,为盐城绿色低碳发展筑牢长久优势。
牢牢把握“乡村建设”基础支撑,展现绿色低碳发展新底色。盐城深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切实提升乡村建设水平,一体推进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现代化,实现乡村由表及里、形神兼备的全面提升。加快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统筹抓好农村厕所革命、垃圾污水治理等专项行动,高质量完成年度户厕改造和170个行政村整村推进项目。按照“整体规划、分类推进、分步实施、试点示范、久久为功”的原则,加快推进列省3个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示范片区建设,3年争创100个省级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加强乡村治理,健全党建引领、自治法治德治智治融合、农村集体经济充分发展的现代乡村治理体系。加快国家绿色发展先行区建设。积极探索盐城农业绿色发展模式,联合农业农村部生态保护总站举办国际性交流研讨活动。坚持秸秆离田还田并举,助力中化学悦达新能源和岚泽能源大丰港绿色甲醇等重大项目建设。统筹农业生产和农产品“三品一标”发展,开展农产品质量监管提升行动,绿色优质农产品占比84%以上。大力推进农业节水灌溉,加快9个大中型灌区建设,有效提高农业灌溉用水效率效益。加快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推进黄河故道片区乡村振兴八大类重点项目实施,用好黄河故道高质量发展资金,加快建设黄河故道生态富民廊道。借力淮河入海水道二期工程,统筹抓好沿线涉及的13个镇、35个村民生实事工程建设,着力把入海水道建成绿色之道、发展之道。深入开展富民强村帮促行动,大力实施农民收入十年倍增计划,落实各项衔接政策和帮促措施,增强低收入人口内生发展动力,提高低收入群体增收能力,预计今年全市农民收入增长6.7%以上,村集体经营性收入50万元以上村达到60%。
牢牢把握“改革创新”双轮驱动,领跑绿色低碳发展新赛道。改革是发展的根本动力,农业现代化的关键在科技进步和创新。盐城持续深化农村改革,激发发展动力,推动更多领域从“跟跑”向“领跑”转变。在深化改革上做文章。坚持做好土地文章,全面推进116个镇、438个村改革示范,探索“小田变大田+”后半篇文章,深化土地流转价格形成机制,规范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和适度规模经营,审慎推进农村宅基地改革,争创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稳妥推进盐都、亭湖、阜宁参加全国及市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试点,探索“二轮土地延包”方法路径。在深化创新上做文章。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大力发展数字化农业,集成应用作物栽培、绿色生产、收储加工等智能装备,推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化新技术与农业生产深度融合。做好“新农人”培育选树,发挥驻盐高校涉农专业优势,支持盐城农业科技职业学院加快发展,培养一批推动乡村产业发展、服务农业农村的乡村振兴实用型人才队伍。持续开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十佳百示范”评选活动,选树一批具有一定影响力和带动力的“新农人”。在深化合作上做文章。扎实推进与省农垦集团合作,加强与上海光明集团、省沿海集团等省属国企战略合作,统筹推进产业融合、科技协同和社会治理,加快建设现代农业大基地、大产业。深化与扬州大学、南京农业大学等高校科研院所战略合作,为农业现代化建设提供人才技术支撑。创新产销对接,不断巩固和扩大长三角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建设成果,持续推进盐城优质农产品与长三角市民“米袋子”“菜篮子”一体化畅通畅连。
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是盐城崭新的城市品牌、醒目的形象特色。进入新发展阶段,“三农”工作领域更宽、要求更高、系统性更强,盐城将持续探索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路,紧盯农业发展突显点、农民利益关切点、农村综合效益增长点,在环境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等多重目标中寻求动态平衡,推动绿色低碳发展之路越走越宽广,努力打造绿水长流、空气常新的美丽家园。
(作者系盐城市人民政府副市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