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强富美高 | 经济建设

油价暴跌是市场规律还是“权力游戏”

发布时间:2015-01-16     稿件来源:《群众•大众学堂》     作者:东方亮    
 

20146月以来,国际油价出现一轮罕见走跌,从每桶100多美元高位持续下跌,累计跌幅高达40%1127日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宣布不减产,直接导致纽约油价1128日大跌10%,收于每桶66.15美元。油价暴跌不仅给全球经济带来重要影响,也让国际关系走势备受关注。

油价暴跌,根本原因在市场周期波动

最近的油价下跌,是市场周期性变化的结果。分析人士指出,经过2007年至2008年的价格高峰,国际油价下跌属正常的波动趋势。

具体来看,首先是供求关系影响油价变化。供应上,美国爆发页岩油革命,突然增加的供应减轻了北美市场对国际石油的依附度;需求上,世界经济不景气和全球能源结构调整导致石油需求增长缓慢。国际能源署在11月上旬发布全球能源展望报告中预计,未来全球能源需求增速将明显放缓,从过去20年每年2%下降到2025年后的每年1%。供应方的多元化和需求方的增速放缓,导致买方市场出现。

此外,由于美联储结束量化宽松政策,美元面临升值预期,而以美元为计价工具的石油价格下跌也是正常规律。

IMF近期发布报告还下调了全球经济增速,如果未来全球经济依然不乐观,那么短期石油价格就难以改变弱势。由于石油的投机成分很大,比较弱的石油需求预期会使市场进一步做空,油价跌至每桶50-60美元甚至更低也是可能的。

油价下跌,哪家欢喜哪家愁?

美国石油进口占国内消费的比例已从60%下降至30%,非常规油气革命已成为美国经济复苏的一个关键因素,支撑了200万多人的就业。尽管如此,美国依然是获益于油价下跌的国家之一。如果油价下跌30美元/吨并维持一年,美国驾车者的口袋里将多出1600亿美元——相当于规模可观的减税,而且不必征得国会同意。日本石油消费完全依赖外部进口,中国石油消费中有60%依靠进口,都是油价下跌的受益者。

油价大跌的输家是石油生产国。油价暴跌,不仅会影响到他们的盈利能力,让他们无法实现阿拉伯之春后增加的预算,还会影响他们的偿债能力,让他们无法在不违约的情况下偿还所负债务的利息。此外,如果油价下跌过多,美国将被迫削减用于扩大产能的资本开支,这可能会延缓美国页岩气革命的进程。

油价大跌等价于一次超大规模量化宽松计划,它将有助于刺激磕磕绊绊的经济增长,全球经济总体会因此受益。

“阴谋论”,地缘政治博弈确是重要因素

有分析人士认为,这次油价进入下跌周期并不简单,国际原油价格最近数年的“过山车”行情,早已超出了传统的供求关系范畴,价格曲线的背后,实际上是石油大亨们乃至国际政治势力的博弈。因此,各种“阴谋论”开始流行。

一种观点认为,是“沙特在利用低油价打击美国页岩油”。页岩油革命已令美国严重威胁到沙特在原油市场稳坐多年的头把交椅。

另一种观点认为,美国和沙特在利用油价“打压”俄罗斯和伊朗。根据德意志银行10月公布的数据,俄罗斯需要每桶约110美元的价格来平衡预算。而伊朗则需要每桶130美元的价格支撑。两国都是美国和沙特在地缘政治上的对手。

上世纪80年代,美国和沙特确曾通过压低油价,使严重依赖油气出口的苏联经济陷入全面困境。国际油价对俄罗斯有多重要,摊开俄联邦预算就知道。油价预测是俄罗斯制定预算收支的最重要依据之一,预算草案根据最近几年平均油价得出基准价格。俄议会批准的2015年至2017年联邦预算草案预计,俄主要出口石油品牌——乌拉尔原油的出口均价未来3年为每桶100美元。另据俄经济发展部预测,乌拉尔原油价格2014年将达每桶104美元。

而目前,乌拉尔原油价格也与国际油价一道,从年中的每桶110美元上方持续滑落,一路走低的油价势必将拖累俄预算。俄财政部此前作过一个令人不安的预测:国际油价每下跌1美元,俄罗斯的财政收入就会减少700亿卢布(约合15亿美元)。这表明,国际油价的下跌直接削减俄罗斯预算收入,造成赤字增加、预算项目无法执行,进而加剧经济下行压力。为了降低乃至抵消国际油价下跌对俄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俄罗斯不惜动用危险方式挽救预算,那就是放任卢布贬值。一年来,俄罗斯卢布贬值已近四成,成为全球贬值幅度最大的货币。卢布贬值的最显著后果就是俄国内消费价格不断上涨,俄罗斯国民经济运行和民众生活遭受重大影响。

诸多分析观点普遍认为,国际油价的大跌是西方对俄罗斯的隐性制裁。

中国,国际油价的“稳定器”

《华尔街日报》日前评论说:“中国经济硬着陆导致石油需求放缓,中国是国际油价下跌的重要推动因素。”这种言论既无数据支撑,也不合逻辑,纯属无稽之谈。公开数据显示,今年前10个月,中国原油总进口量比去年同期增加9.2%,达到2.526亿吨,10月份原油进口量也同比大增18%。这些数据表明,在全球油价连续下降期间,中国一直在增加原油进口。中国是世界油价的稳定器,而非破坏力量。如果没有中国拉动,国际油价恐怕要经历断崖式的暴跌。

仅从短期来看,中国无疑是此轮“石油大战”中最大的赢家。作为世界第一大石油进口国,中国约60%的石油需求依靠进口。油价下跌,给中国带来了机遇。

中国借低油价完善能源储备体系。石油储备在战略保障上的意义不言而喻,中国政府在2001年时才正式提出“战略石油储备工程”,战略储备的短板亟待补足。毫无疑问,近期油价暴跌成为中国补完能源储备体系的天赐良机。

低能源成本促进国内经济繁荣。由于美国石油产量增长和中国经济持续发展,中国今年已经取代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的石油净进口国,而总体石油消耗量仅次于美国,位居世界第二。对中国这个石油消费大国来说,国际油价走低无疑是一个重大利好因素。按2013年中国原油进口量来计算,油价每下降1美元,能为中国进口石油节省21亿美元。石油是现代工业的血液,其价格下跌将会传导到各个产业,带来经济整体运行成本下降,并刺激产生新的需求,有利于促进国内经济繁荣。

低油价带来地缘政治红利。国际油价利空意味着供需格局的改变——供大于求,原油市场正在转变为买方市场。作为石油第一进口国,中国无疑会因此在面对产油国时,取得国际政治、经济、外交上更多的主动权和巨大的杠杆效果。近期中俄关系的强势发展,可以说是最典型案例。

低油价催生改革机遇。对于中国来说,利用珍贵的低油价窗口上调成品油消费税,可以明显缓解改革带来的阵痛;相反,若在油价走高时增加消费者负担就会“雪上加霜”,伤害实体经济。这次增税主要目的是支持经济转型,重点用于“增加治理环境污染、应对气候变化的财政资金”和“用于促进节约能源、鼓励新能源汽车发展”两方面。正是国际油价下跌,使得“加税不加价”的改革成为可能,一方面满足了节能减排的长期目标,另一方面又不会在短期内给国内经济增加负担。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本社地址:南京市建邺路168号4号楼 邮编:210004 电子邮箱:qz@qunzh.com

办公室电话:(025)8321981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5)83246532,(025)83219815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https://www.12377.cn

Copyright @ qun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群众杂志社版权所有 苏ICP备1021847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80001号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