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故事》:打开了解江南文化的一扇门

发布时间:2025-10-31     稿件来源:《群众·大众学堂》     作者:蔡晓妮    

  范小青的小说有着真实的力量和人性的温度,她不是对生活细节和人物性格的简单描摹,而是更自然更真实地展现故事的深刻内涵与广阔意境,给人更多思考的空间。《苏州故事》一书收录了范小青的28篇小说佳作,都是由她本人挑选的,这些苏州故事有着苏州评弹般的干脆利落,又犹如苏绣一般的精致灵动。

  梭罗曾说:我毫不怀疑,时间是能甄别出优劣的。自1980年发表短篇小说《夜归》,至今已有四十五年,范小青四十五年的创作生涯创作了无数的作品,其中却有一个一以贯之的主题,那就是对苏州的描写。此次的作品集《苏州故事》以苏州为背景,以地域为特色,编织了一幅立体的苏州文学图像。有评论家评论她的作品是小巷文学”“城乡简史,也有评论家评论她为当代世情小说的翘楚,但是这些都不足以概括,因为要在琐碎的家长里短中发现并升华美好,是需要相当的功底和审美能力的。从早期的《沧浪之水》《六福楼》《门间堂》到现在的《旧事一大堆》《冯荃女士》《平江后街考》等,苏州在她的笔下活泛起来了,不是活在故纸堆里,也不是活在图像里,而是真实地进入人的心灵。如果仅仅是白描,是很难打动人心的,所有高明的文学家、艺术家都善于用人们耳熟能详的人、事、物,于润物细无声处打动人。苏州自古以来是繁华之地,文人雅士众多,生于斯,长于斯的范小青受到了吴地文化的熏陶,自带吴地特有的清新典雅文风,将苏州文化的精髓表现得娴熟巧妙,自然天成。

  范小青在《六福楼》中写了一个茶客钱三官:钱三官从十七岁坐到七十七岁,始终是这个固定的位子,后来河对岸人家的陆小姐已经不在了,再后来河对岸的房子也没有了,钱三官整整坐了一辈子。钱三官的一生和茶楼密切相关,但是茶楼肯定不是钱三官人生的全部,如果要写完一个人的一生,浓墨重彩长篇大论也未必可以写完,因为人生是写不尽的,管中窥豹也只可见一斑。但是范小青用泼墨写意的笔法将钱三官一生中重要的几件事关联,他的爱情、友情、亲情都似乎是在茶楼应运而生的。古人说茶禅一味,喝茶是静心修心的一种表现,钱三官就是在这消磨时光的茶盏间过完了自己的一生,钱三官孵茶馆的一生带动了整篇小说的发展,又衍生出了其他的故事,整篇小说具有很强的哲理意味。苏州人对于茶馆文化是非常讲究的,陆羽《茶经》写道: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同为苏州作家的陆文夫在《美食家》中写道:苏州的茶馆到处都有,那朱自冶为什么独独要到阊门石路去呢?有考究……那里的水是天落水,茶叶是直接从洞庭东山买来的;煮水用瓦罐,燃料用松枝,茶要泡在宜兴出产的紫砂壶里。吃喝吃喝,吃与喝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凡是称得上美食家的人,无一不是陆羽和杜康的徒弟。从这些文字看出,苏州人的精致讲究是在不经意间的,是在日常生活中的,看似普通平凡中有自己的主张和见地。

  范小青的多篇小说以苏州的地名命名,如《幽兰街》《朱家园》《桃花坞》《定慧寺》《南园桥》等,这些苏州街巷中的故事每天都在发生,每个人写出来可能都会不同,但有一点可能又是相同的,那就是对于苏州这座城市的眷念和热爱。《桃花坞》中写了一个知青木杏的故事,和其他知青不同的是,木杏没有回苏州,而是在当地县城结婚成家生子,同时她也不能再回苏州了,从不甘到认命,木杏的一生似乎一眼望到了头:往后都是孩子们的事情,我自己,没有什么想法了。很明显木杏是被耽误了的一代,她本分、善良、顾家。但是她也有念想,她怀念桃花坞,所以一定要坐火车当天来回,只为看一眼桃花坞。桃花坞代表了她的童年、青春、梦想,这些都锁进了尘封的记忆里,却浇不灭对生活的渴望。整篇小说看似在说平淡无奇的故事,却揭露了一代人被遮蔽与错失的命运。唐伯虎写桃花坞的诗中有这么两句: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里桃花仙。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这里写出了苏州人独有的人生哲学,安于平淡,又旷达潇洒,并不过分执着也不过分疏淡。

  《苏州故事》堪称一部极简的苏州当代史。范小青所营造的苏州印象就是苏州城与苏州人的日常,体会温馨的生活氛围和人性的温度。平凡最能打动人心,那些人间烟火的璀璨,那些小人物失意后的落寞,那些剪不断理还乱的家庭矛盾……总能让你看到人性的光辉,最终战胜了琐碎、计较、焦虑、背叛……普通人很难从日常琐碎和柴米油盐中挣脱出来看到美好,大部分人更向往诗和远方,而范小青的妥帖之处在于她看到了庸常的琐碎,消磨掉人们的梦想和心力,又能看到安于此中的人的可贵。《青石井栏》中穷苦的老韩家,唯一的指望是女婿小吴,小吴身材矮小,但勤劳能干,一直在竭尽全力帮衬老韩家。《在街上行走》中各种看似毫无关联的人,却因为这些日常的小事而联系在了一起,组成了一幅非常市井的生活画卷,充满了浓浓的人情味。

  范小青在《鹰扬巷》中描写了一个时间跨度漫长的暗恋故事,一个暗恋了汤好婆半个多世纪的人不远千里来看望汤好婆一眼,汤好婆却连他的名字都不知。这种古老的暗恋故事在那个年代并不鲜见,但真正能写出韵味且打动人的并不多见。《沧浪之水》中面相极好的环秀却死于非命,昭示了生命的无奈与无常。《瑞云》中的瑞云好婆一直把瑞云保护得很好,但也因为这份保护,让瑞云失去了很多经历大风大浪和苦难挫折的机会,只能在孤独中生活:瑞云的日子过得始终很平静……连个说话的人也没有。这种生活并没有什么不好,也并不一定有多好。作者没有批判,只是把苏州人对生活的理解渗透在字里行间,给人以更多的思索空间。

  苏州不是一个符号,也不是一个标签,它是一座实实在在的历史文化名城。苏州不仅文化积淀深厚,古迹众多,现代苏州更具有国际化大都市的特点。范小青敏锐地用小说将苏州的新旧一一描述,捕捉到了新旧之间的自然过渡和转化。康德说:我们所有的知识都开始于感性,然后进入到知性,最后以理性告终。没有比理性更高的东西了。表面看范小青是在写故事,但最终她写的是故事里的人以及时代和这个时代所赋予人的命运。

  (作者单位: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责任编辑:贾潇潇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无标题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