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经济思想的形成脉络和发展历程

发布时间:2025-10-31     稿件来源:《群众·大众学堂》     作者:刘德海    

  《习近平经济文选》第一卷收录的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经济建设最重要、最基本的著作,与时俱进回答了新时代新发展阶段经济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清晰呈现了把实践经验上升为系统化的经济学说的演进历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开拓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也是习近平经济思想形成与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也进入了新时代。面对经济发展的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同时指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要有生命力,就必须与时俱进”“既要坚持其基本原理和方法论,更要同我国经济发展实际相结合,不断形成新的理论成果。由此出发,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不断开拓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的时代性课题。

  党的十八大后,国内外经济形势极其错综复杂,很多情况是改革开放以来没有碰到过的,对理论创新提出了更高更为迫切的要求。在推进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化时代化的进程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关于坚持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2013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指出,经济工作是中心工作,党的领导当然要在中心工作中得到充分体现201510月,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进一步强调,推动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关于政府与市场的关系。2013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习近平总书记认为,这是这次全会决定提出的一个重大理论观点”“标志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关于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新发展理念。这是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丰富了马克思主义人民主体思想的内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发展理念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许多观点是相通的……也是对我们在推动经济发展中获得的感性认识的升华,是对我们推动经济发展实践的理论总结。这些重要论述和论断,都是在进入新时代后最初几年内提出的,谱写了开拓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的崭新篇章。

  认识适应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习近平经济思想形成的逻辑与脉络

  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其显著特征是新常态。2013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新常态2014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深刻指出,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是我国经济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必然反应……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

  围绕对新常态怎么看,新常态怎么干,习近平总书记对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了深邃思考和科学判断。2014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从九个方面分析了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趋势性变化,指出我国经济正在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化201710月,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这一重大判断,揭示了认识适应引领新常态的逻辑指向和主攻方向。这一时期,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述了我国经济发展阶段的变化,我国经济主要矛盾的变化,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和地位,经济增长速度、发展方式、经济结构调整、发展动力的转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等问题,形成了一系列重大理论成果。2017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并系统呈现了一个新发展理念七个坚持的理论框架。习近平经济思想的形成,标志着我们党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

  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习近平经济思想进一步丰富和发展

  2020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上首次提出,十四五时期我国将进入新发展阶段,并殷切期望理论工作者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社会学2023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提出推进理论的体系化学理化的重大命题。

  面向新征程,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集中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中国式现代化理论。202010月,习近平总书记高度概括了我国现代化五个方面的重要特征。202210月,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中国式现代化,系统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本质要求和重大原则,初步构建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体系20232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概括提出并深入阐述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是党的二十大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最新重大成果”“中国式现代化是对西方式现代化理论和实践的重大超越”“是对世界现代化理论和实践的重大创新第二,关于“三新一高”的重要论述。三新,即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是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提出并在多篇著作中作过阐述。20211月,首次把三新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系统阐述:把握新发展阶段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现实依据,贯彻新发展理念为把握新发展阶段、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了行动指南,构建新发展格局则是应对新发展阶段机遇和挑战、贯彻新发展理念的战略选择。一高,即高质量发展。202010月,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202210月,党的二十大报告进一步强调,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可见,三新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框架和行动指南,高质量发展是贯穿三者的内在主题和逻辑主线。第三,新质生产力理论。20237月至12月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地方考察调研提出新质生产力概念。同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发展新质生产力重大任务。20241月,在主持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围绕新质生产力的基本内涵、核心标志、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本路径和着力点、新质生产力与新型生产关系等问题,系统阐述了什么是新质生产力,如何发展新质生产力,形成了新质生产力这一原创性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重大突破。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三新一高的重要论述、新质生产力理论等重大理论成果,共同标识了习近平经济思想体系化学理化新的跃升。

  (作者系南京邮电大学高质量发展评价研究院理事长、特聘研究员)

  责任编辑:何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无标题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