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作为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量,正加速向经济社会各领域广泛渗透,深刻改变人类生产生活方式与社会治理范式。习近平总书记高瞻远瞩地强调,“要正视差距、加倍努力,全面推进人工智能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和赋能应用,完善人工智能监管体制机制,牢牢掌握人工智能发展和治理主动权”。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精准把握人工智能发展的战略性、全局性趋势和规律,充分发挥其对高质量发展的赋能作用,统筹发展与安全,有效应对风险挑战,对于确保我国人工智能事业健康有序发展、赢得国际竞争主动权,具有重大深远意义。
人工智能步入加速演进新阶段
当前,以生成式人工智能为代表的颠覆性技术正引领新一轮创新浪潮。以ChatGPT、Sora、DeepSeek等为代表的预训练大模型技术实现关键性突破,人工智能正从感知智能跃升至认知智能、从分析判断式拓展为生成式、从专用能力迈向通用能力,应用场景从线上虚拟空间拓展至工业、医疗、教育、交通等实体经济多个领域。人工智能大模型的群体性技术突破、指数级算力升级与全方位多场景渗透,正系统性重塑各行业生产函数,催生出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为经济结构转型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
我国紧抓人工智能发展的历史机遇,产业生态与技术创新能力实现长足进步。在基础研究领域,我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高水平论文发表数量和高被引论文数量均位居世界前列,在机器学习、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等前沿领域取得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研究成果。在技术创新方面,人工智能芯片、开发框架、算法、平台等关键核心技术不断取得突破,自主研发芯片性能持续提升,算法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开源平台建设逐步完善。在产业应用层面,产业规模持续扩大,已形成涵盖算力基础层、算法技术层、大模型层、场景应用层的完整产业链,在制造业、农业、服务业等领域的应用不断深入,深度赋能实体经济,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大新动能。
放眼全球,人工智能大模型已成为数字时代大国科技战略博弈的焦点。美国凭借其强大的科技与资本优势,通过加大研发投资、成立总统直属的特别工作组等方式系统性推动发展,谋求从芯片设计到模型训练的全产业链技术垄断与生态主导权。欧盟则在立法和标准制定方面力图走在世界前列,积极推动可信人工智能系统建设和伦理治理,意图通过“规则”影响全球产业格局。日本则重点推动人工智能与其优势产业制造业的深度融合,通过工业机器人、智能制造系统优化生产流程,以应对国内劳动力短缺问题。
多重因素交织驱动人工智能系统性变革
作为当代最为前沿的关键共性技术,当前人工智能的发展呈现出技术驱动与需求牵引相结合、创新发展与风险防范相统一、产业发展与人才培养相协同等特点。
技术创新与应用需求形成双轮驱动,构成人工智能发展的根本动力。在技术驱动方面,计算机科学、数学、统计学、认知科学等多学科的交叉融合,为其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以深度学习为核心的算法突破、以GPU为代表的计算能力提升以及海量优质大数据的积累,共同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实现跨越式发展。在需求牵引方面,我国经济社会转型升级过程中,对提高生产效率、改善民生质量、解决重大复杂问题的迫切需求,为人工智能的应用提供了广阔市场空间。
创新发展与风险治理相统一,实现高水平安全与高质量发展的良性互动。一方面,人工智能技术创新为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巨大机遇,是推动产业升级、社会进步和人类生活方式变革的关键变量。另一方面,人工智能快速发展也带来了数据安全、个人隐私保护、算法偏见、技术滥用、伦理道德失范等一系列风险挑战。因此,必须坚持创新发展与风险防范并重,树立正确的科技向善伦理观,既要鼓励和支持创新,又要高度重视风险防范,构建敏捷、有效的监管治理体系,完善法律法规、政策制度、技术标准和伦理准则,确保人工智能朝着“安全、可靠、可控、向善”的方向发展。
产业生态与人才体系建设协同布局,构筑国家长远竞争优势。人工智能是一门高度复杂的综合性交叉学科,战略性地培养具备扎实专业知识、前沿创新能力和卓越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是赢得未来竞争的关键。与此同时,蓬勃的产业发展也为人才培养提供了广阔实践平台和发展空间。必须通过深化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一方面引导高校和科研机构主动对接产业需求,动态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加强实践教学。另一方面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建立创新联合体,开展高层次人才培养和颠覆性技术研发,在互动融合中提高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把握人工智能发展趋势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谁能把握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经济发展机遇,谁就把准了时代脉搏。”展望人工智能发展,将会呈现以下趋势。
先进算力成为人工智能发展的战略基石。作为人工智能三大核心要素之一,算力是模型训练推理、复杂问题求解的底层支撑,贯穿技术创新、产业升级与社会治理全流程。其供给能力依赖新型算力基础设施建设,随着“东数西算”工程全面推进,我国已初步形成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布局,国产算力芯片渗透率持续提升。未来,先进人工智能算力将成为衡量国家科技竞争力的核心指标,直接影响和重塑全球产业分工格局。
多模态大模型将加速迈向通用人工智能,成为产业智能化的核心引擎。近年来,大模型作为新一代人工智能的主流技术范式,推动技术创新进入新一轮爆发期。国内外科研机构与科技领军企业竞相布局研发赛道,在模型架构创新、训练算法优化、工程化落地等领域展开激烈竞争。展望未来,面对文字、图像、音视频等日益复杂的多元数据处理需求,多模态融合技术将持续突破,最终推动各行业智能化深度升级,并成为通往通用人工智能的关键路径和核心引擎。
开源开放将成为重塑全球人工智能产业生态的关键变量。以DeepSeek等国产大模型为代表的开源实践正在展现出巨大的全球影响力,其意义不仅源于算法优化实现的成本降低,更在于通过开源模式极大释放二次开发潜力,推动人工智能应用普惠化。从长远看,拥抱开源开放是应对技术封锁、打破产业壁垒的战略选择,能够有效激发全球开发者创新活力,显著降低企业应用门槛,加速行业标准与规范的制定,最终构建开放、健康、公平、可持续的全球发展生态。
前沿技术交叉融合将持续催生颠覆性创新范式。未来人工智能的核心创造力将在跨领域融合中持续释放。一方面,科学智能将成为科学发现的新引擎,人工智能与生命科学、材料科学、能源科学等深度融合,有望加速基础研究的重大突破;另一方面,人工智能与量子计算的融合有望从根本上突破传统算力瓶颈,为超大规模模型训练提供支撑。此外,人工智能与物联网、大数据、区块链、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深度协同,将构建起泛在、智能、高效的新型基础设施体系,推动制造业、农业、服务业向智能化、精准化、定制化转型,开启产业发展新格局。
(作者系江苏省人工智能学会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