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浦:从“工业锈带”变为“创新秀带”

发布时间:2025-10-27     稿件来源:《群众·决策资讯》     作者:唐双捷    
 

201911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杨浦滨江,鲜明提出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江风拂面催人醉,一江秀带沐秋晖。六年过去了,杨浦,这片承载四个百年深厚底蕴的城区,早已从昔日的工业锈带变成了今天的生活秀带,正朝着未来的创新秀带加速蝶变,正在以接续不断的新实践,书写着现代化人民城市的新篇章。

一个理念指引前进方向

六年来,杨浦坚定高擎人民城市理念旗帜,通过党代会、历次区委全会、专项行动计划等,将学习研究宣介人民城市理念作为重要政治任务进行部署、予以推动。2020年,出台《关于践行人民城市重要理念 争做人民城市建设标杆的决定》,将深入践行人民城市理念明确为杨浦工作的根本遵循。20247月,出台《关于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十二届市委五次全会精神 全面践行人民城市理念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在奋力打造人民城市最佳实践地中走在前列的意见》,明确了四方面总体要求与五方面重点任务,进一步为人民城市建设完善了顶层设计、夯实了四梁八柱、细化了施工清单。同时,杨浦先后实施两轮《杨浦滨江争创人民城市建设示范区三年行动计划》,贡献了一系列标志性成果、首创性案例。

两组变化秀出精彩蝶变

历史常现有趣巧合20世纪,杨浦曾创造过工业产值占全市五分之一的骄人成绩。迈步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杨浦又创造出一个全新的五分之一2024年,贡献了总额超3200亿元、占上海近五分之一的软信服务业营收。两个五分之一,恰是杨浦从传统工业基地向现代创新高地转型的有力注脚。这种经济社会之不仅表现在经济数据上,更映射于城区属性。20253月,上海市科委与杨浦区共同发布《杨浦新质秀带创新区建设方案》,清晰勾勒构建全主体参与、全要素统筹、全链条加速的创新创业城区的发展蓝图。回首过往,杨浦因杨树浦得名;放眼未来,杨浦必将以闻名。由,一字之差,百年之隔,又恰是杨浦从工业锈带生活+创新双秀带的精彩缩影。近年来,杨浦聚焦强化创新四力,着力构建1+2+3+4创新型现代化产业体系,基本完成发展动能和产业结构的重大转变;数字经济连续多年实现两位数增长,税收占比超四成,营收占比超六成;有18项国家科学技术奖和超四成市级科学技术奖在杨浦产生。

三区联动绘就创新底色

创新常常是出来的。20世纪90年代,伴随上海城市功能整体转型,传统工业企业关停并转浪潮给杨浦经济产业带来极大冲击。旧动能难以为继,新动力又从何寻找?2003年,上海市委、市政府作出了建设杨浦知识创新区的战略决策。2004年,杨浦与区域高校历经多轮研商,在全国率先提出大学校区、科技园区、公共社区三区联动和学城、产城、创城三城融合的发展理念,明确以三区一体化驱动创新发展,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转型,奠定了此后20余载的工作基调,出了一条工业杨浦知识杨浦创新杨浦的发展新路。历经几代干部群众的接续奋斗,曾经积难重重的老工业基地焕发新生,见证着一处处创新转型的生动实践:黄兴路上的一家灯泡厂转型为上市领军企业罗曼照明;中国纺织机械厂蜕变为创新园区标杆长阳创谷,培育了300多家创新企业和近十家独角兽企业;上海第二钢铁厂更新改造的互联宝地园区,孵化出美团、得物成长等行业头部平台。杨浦更是成为了全国唯一连续四年被国务院督查表彰的区域双创示范基地和全国首批、上海唯一的科创中国试点城区。

四个人人凝聚治理合力

杨浦将全过程人民民主充分融入人民城市建设全过程各环节,持续构建人人参与、人人负责、人人奉献、人人共享的城市治理共同体。借助一线工作法、人民建议征集、人大代表家站点、政协委员工作站等渠道机制,在一线听民声、聚民智、解民忧。十四五期间,累计推动超千条人民建议落地转化,将市民意志、群众期盼体现在城区的街角巷尾、细节末梢。深化基层治理机制创新,组成三师三顾问基层治理智库,发动更多外卖骑手参与社区环保、防灾等治理项目,引导更多网络V为城市治理建言献策。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深化三所联动,探索云端听证,形成五有工作法,首次矛盾纠纷化解率达94%。大力推进1235城市治理数智化平台建设,构建城市运行风险预警监测系统,推出了无人机巡飞、数字城管等一批切实可用的治理场景。

五年规划收获鲜明成效

五年来,杨浦积极拓展人民建的新路径,接续创造为人民的新业绩。一方面,坚持把宜居安居放在首位,为市民创造更加美好的城市生活。持续加大城市更新力度,累计完成旧住房征迁改造42.1万平方米,惠及2万多户居民。2022年,全面完成了二级以下旧里房屋改造;2024年,实现了小梁薄板房屋改造收官;2025年,为手拎马桶的历史遗留问题画上句号。同时,杨浦将风貌保护、全龄友好、公园城市、韧性安全等理念融入城市更新专项行动,一体推进美丽家园、美丽街区、15分钟生活圈建设。另一方面,持续推动公共服务供给提质扩面,做到在人民城市建设过程中一个都不被落下。五年来,民生财政投入增长了50.2%,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例由43.5%增至52.3%。新建学校14个、新增学位数7070个,让孩子们在家门口就能上好学校;打造高水平医联体,健全分级诊疗和家庭医生制度,让群众在社区就能享受优质医疗服务。聚焦一老一小,推动普惠性托育点街道全覆盖,兴办全市首个科创园区嵌入式托育园;持续完善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体系,构建覆盖全区的长者食堂网点和银发会客厅

六个建设标记奋斗目标

2024年,习近平总书记给杨浦区老杨树宣讲汇全体同志回信,殷切期望深入践行人民城市理念,积极参与城市建设和治理,共建和谐美丽城市,共创幸福美好生活。今年召开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了建设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的现代化人民城市的奋斗目标。杨浦将以这六个建设为指引,高质量发展转型新动能。通过建设数智浦新质秀带创新区、深化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改革,显著提升区域创新体系整体效能与产业核心竞争力,全力打造上海国际科技创新中心重要承载区和北部增长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谋划城市建设、推动城市发展,让更多资源投资于人、造福于民,做到见物见人。以可持续城市更新打造舒适便利的宜居城区,以降碳扩绿行动建设蓝绿交织的生态城区。通过赓续文脉、培育文明,进一步塑造彰显百年底蕴与创新气质的魅力城区。以优化治理体系开辟城市治理新路径。有效保障人民主体地位和作用,推动全过程人民民主深度融入城市肌理,以系统思维、统筹观念和整体方法推动城市全生命周期治理。坚持科技赋能,完善“1235”平台功能,进一步强化数智赋能,为各项建设提供坚实保障。

(作者单位:中共上海市杨浦区委宣传部)

      责任编辑:金浩昊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无标题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