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全面充分履行审判职能,依法公正高效化解矛盾纠纷,是践行“如我在诉”,不懈增强人民群众司法获得感的基本要求。徐州法院坚持目标导向、需求导向,积极探索创新,谋求实践突破,通过优机制、强体系、提作风,及时回应人民群众多元司法需求,做深做实为人民司法。
创新审判机制,回应诉讼降本增效需求
始终坚持以“如我在诉”理念办好民生案,聚焦群众所急,不断创新审判机制,更加高效、低成本地保障人民群众合法权益。
突出高效办理。创新推行“先行判决+部分调解”机制,在建设工程、道路交通、劳动争议、长期房屋租赁等复杂纠纷领域准确、灵活适用,先行解决无争议问题,简化复杂案件审理,及时打破纠纷僵局,高效回应当事人诉求,促进矛盾纠纷梯次化解。在某起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中,徐州中院通过先行判决解决无争议问题,及时确认合同解除并判决移交施工资料、配合办理施工许可证注销手续,避免双方当事人损失持续扩大,为推动工程复工续建、项目及时交付扫清障碍,实现“审理一案、盘活两企、惠及多方”的共赢效果。
突出成本降低。创新推行“明伤不鉴定”工作机制,对于伤情清晰且明确的人身损害纠纷,可以不经鉴定程序,结合病案材料并对照相关标准,直接认定受害人是否构成伤残、伤残等级以及误工期、护理期、营养期等“三期”期限,案件平均审理周期缩短5周,平均每案节省鉴定费用约1800元。在某起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案中,睢宁法院依据现有病案材料,对照相关标准规定,直接认定杜某构成十级伤残,进而确定残疾赔偿金、精神损害抚慰金等数额,有效降低当事人的维权成本。
突出批量化解。创新推行“示范调判+集中化解”机制,在涉消费、房地产等群体纠纷中主动适用,做好示范案件选取和调判结果释明,推动批量纠纷有效化解,避免处理不当引发风险隐患。在某小区涉房地产群体纠纷案中,沛县法院从中选取1件作出示范判决,依法认定拆迁安置户取得房子的权利,优先于抵押权及查封债权,推动关联纠纷参照化解,帮助小区42栋楼1617户业主顺利办证。
完善解纷体系,回应纠纷实质化解需求
始终坚持以求极致的精神做实定分止争,聚焦群众所需,充分凝聚解纷合力,提升矛盾预防化解法治化水平。
聚焦“抓前端、治未病”。主动融入、全面对接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推动当地党委政法委加快谋划部署,以实现优质司法资源、专业解纷力量、便捷诉讼服务“三个下沉”为工作目标,全力做好入驻工作。目前,全市11家县级综治中心均在后端设置诉讼服务区域,另设调解室、法庭等功能区,各基层法院已将民事立案登记、诉讼咨询指导、指导调解、诉调对接等功能迁入,部分法院将诉前保全、司法确认、涉诉信访登记、民事速裁等功能迁入。推动建立“一窗受理、二次分流”工作机制,在“一窗受理”区域派驻法院工作人员,对纠纷性质和解决途径进行评估指引、引导分流。设置“调解成功案例展示墙”,以更加鲜活的方式引导群众首选综治中心调解力量化解纠纷,力促“一站式受理、一揽子调处、全链条解决”。
聚焦“抓中端、治欲病”。建立立案、释明、征求调解意向“三合一”工作机制,通过向当事人展示法院办案实际情况,尽可能引导当事人立案后先行调解。铜山法院在综治中心设置“法院办案动态公示栏”,定期发布收结案数据、案件类型分布,客观呈现“案多人少”压力,引导当事人选择非诉解纷。今年上半年,全市法院立案后先行分流调解3.65万件。加大委托调解力度,依托退休法官、“总对总”单位调解组织和市场化调解组织等各类解纷资源,提高先行调解的针对性和成功率。鼓楼法院充分发挥“银发调解”优势,选聘25名退休党员干部参与特邀调解,先行调解成功率有效提升。
聚焦“抓末端、治已病”。牢固树立“一次解纷”理念,建立诉讼全流程释明机制,把释法说理贯穿纠纷调解、证据审查、事实认定、法律适用、文书制作、判后答疑的全过程,运用群众听得懂、易接受的语言和方式,做好开导疏解工作,用好案例库、法答网资源,以权威案例促调解纷,不断提高司法裁判的认同度。在某起预付式消费群体性纠纷案中,新沂法院精准适用人民法院案例库类案裁判规则,促成19起案件当庭调解,其中12起案件当场履行完毕,剩余款项3个月内全部清偿。今年上半年,全市法院“案-件比”1∶1.31,居全省法院首位;申诉申请再审率下降0.85个百分点;民事裁判申请执行率下降13.49个百分点。
优化工作作风,回应公正高效司法需求
始终坚持以“头拱地”的劲头回应群众诉求,聚焦群众所盼,切实优化司法作风,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对法院工作的满意度和获得感。
坚持密切联系、实时沟通。升级推广“一案一空间”平台,通过整合联系法官、补充材料、在线质证、在线签名、在线调解、判后答疑等功能,为法官和当事人提供专用便捷的沟通渠道,以“小切口、低成本、碎片化”方式,充分发挥案件空间在沟通联络、办理诉讼事项、促进调解、提升裁判认同等方面的功能效用,确保群众找得到人、查得了案、办得成事。某起涉聋哑人离婚案件中,鼓楼法院法官引导各方当事人在“案件空间”充分交换意见,通过三百多条信息交流,促成当事人对子女抚养、财产分割等问题达成调解协议。平台上线以来,累计开通“案件空间”10.59万个,发送消息15.51万条,传输文件6.93万个。
坚持有求必应、无事不扰。制定涉营商环境诉求办理规则,研发上线“法企互动”平台,打造“1+N”联办格局,细化“一窗对外”反馈流程,畅通涉企诉求反映渠道。由中院扎口部门负责企业诉求的接收、分办、反馈,各业务部门和基层法院限期办理诉求事项,按照1个工作日受理、7个工作日办结标准,快速处理并及时反馈、接受评价,实现简单诉求随时提,诉讼材料线上传,办理结果一键查。平台运行以来,7日办结率和企业满意率均为100%。
坚持敢为善为、务实落实。深入开展“司法作风提升年”行动,把深化学习作为基础和前提,把查摆问题、集中整治作为重要举措,聚焦立案、审判、执行等八个重点领域,对各基层法院开展司法巡查,对全市法院发改案件和人民法庭万余件案件开展专项评查,全面查摆薄弱环节,逐项制定整改措施,完善工作机制,优化务实举措,把心系群众、情系百姓体现到履职担当全过程各方面,执法办案和法院工作质效不断提升。
(作者系徐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