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一讲辩证思维

发布时间:2014-11-18     作者:姚润皋    
 姚润皋

嘉宾简介:

姚润皋,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江苏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江苏省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会副会长、江苏省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副会长。曾任南京大学党委常委、宣传部长。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先后获江苏省高校优秀共产党员,江苏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先进个人,全国高校优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全国优秀教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等奖励。著有《邓小平实事求是哲学论》、《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跨越世纪的征途》、《列宁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选读》等,在《马克思主义研究》、《江海学刊》等刊物发表论文数十篇。

 

编者按:恩格斯说过:“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辩证思维是理论思维的一种主要表现形式,一个缺乏辩证思维能力的领导,同样不可能成为一名站在时代前列的领军人物。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各级干部要努力学习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防止出现“新办法不会用,老办法不管用,硬办法不敢用,软办法不顶用”的情况,以科学的思维方法保证各项改革顺利推进。

在现实生活中,有些同志缺乏“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思维高度,缺乏“落叶知秋,见木知林”的思维深度,缺乏“登高望远,极目楚天舒”的思维广度,从根本上讲就是缺乏唯物辩证法所要求的辩证思维能力。

辩证思维能力乃各级干部提高领导水平和治理能力的一项基本功。当前全面深化改革亟需我们正确处理好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关系、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的关系、顶层设计和基层探索的关系、胆子要大和步子要稳的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领导者通过自觉提升辩证思维能力,就能使自己的思维多一点深刻、少一点肤浅,多一点全面、少一点片面,多一点远见、少一点短视,就能在思考本地区、本部门发展时,着眼全局、把握重点、深谋远虑、辩证决策。本期特地邀请姚润皋教授专题谈谈辩证思维。

提高辩证思维能力,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其系列重要讲话中对各级领导干部发出的倡导和提出的要求。面对新的形势和新的任务,我们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认识提高辩证思维能力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理解辩证思维的基本内涵和工作要求,坚持运用辩证思维认识和解决理论与实践问题,为坚持、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构筑坚实、可靠的哲学方法论基础。

领导干部提高辩证思维能力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一往无前的开拓精神、攻坚克难的顽强斗志、为民务实的改革措施,带领全党全国人民开展了一系列新时期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习近平总书记以强烈的忧患意识、战略意识和担当意识,提出要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武装全党,要求全党坚持和运用辩证思维、提高辩证思维能力。这些要求富有远见卓识,具有必要性和紧迫性。

第一,坚持辩证思维,提高辩证思维能力,是我们正确判断国内外形势,驾驭复杂局面的需要。当今世界多种社会制度并存竞争,国际形势错综复杂,不确定因素变幻莫测。国内改革发展稳定的任务极为繁重,深层次矛盾相互纠缠掣肘,党和国家处于复杂的环境之中。在这种情况下,要正确判断形势,科学评估我们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进而确立应对复杂局面的思路与对策,就必须深刻地把握现象与本质、主流与支流、全局与局部、理想目标与现实手段等辩证关系。这正是辩证思维的基本要求。

第二,坚持辩证思维,提高辩证思维能力,是全面深化改革,实现“中国梦”的需要。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由“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两句话构成,第一句话是基本政治前提,第二句是实践路径保证,两句话不可偏废,它们之间存在着相互联系、相得益彰的辩证关系。而全面深化改革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是实现“中国梦”这一历史进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因此,全面深化改革与实现“中国梦”不可能是价值中立的,而是有方向、有原则、有底线的。很显然,要作出这些理解,决不能离开辩证思维。

第三,坚持辩证思维,提高辩证思维能力,是有效提高领导干部哲学素养和领导能力,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需要。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一大批高素质的领导干部。干部的素质是多方面的,其中最具基础性意义的素质是领导干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尤其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素养。如果领导干部不具备深厚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功底,就不能运用辩证思维方法来观大局、谋大事,就有可能在重大问题或关键环节上迷失方向。可见,提高领导干部的辩证思维能力是多么重要。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一些领导干部的辩证思维能力还有所欠缺。比如,在对于形势的判断上,有的以偏概全,陷于过度乐观或过分悲观的片面情绪中;有的把现象误认为本质,缺乏政治敏锐性和洞察力。在对于全局工作的安排上,有的只注重抓经济建设,而忽视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协调发展;有的片面强调改革困难性、复杂性、艰巨性而动摇改革的信念与勇气,有的则因为对改革的困难程度估计不足而不能科学谋划改革的部署与进程。所有这些片面性,都是缺乏辩证思维能力或辩证思维能力不强的具体表现。因此,提高领导干部的辩证思维能力,无论从哪个角度看,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刻不容缓的。

辩证思维能力的基本内涵

辩证思维和辩证思维能力既有区别又有联系。辩证思维就是指主体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实践中所运用的一种科学思想方法,这种思维方法的哲学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由于唯物辩证法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最一般规律的科学。因此辩证思维的思想方法具有抽象性和普遍性,它不因主体的改变而改变。辩证思维能力则是主体在运用辩证思维方法发现、分析、认识、解决实际工作问题的全过程中体现出来的本领和素养,它与主体对于辩证思维方法以及与之相结合的客观实际情况的掌握理解程度有关,具有主体差异性。不同个体或不同群体之间的辩证思维能力有高有低、有强有弱,一般说来这种高低、强弱之分是以实践成效的大小区别出来的。实际生活中,辩证思维与辩证思维能力又不能截然分开,因为主体在运用辩证思维方法的同时,其辩证思维能力便蕴含其中,这同时也是提升主体辩证思维能力的根本路径。两者都离不开主体的能动性,它们统一于唯物辩证法。我们就是在上述理解的基础上,既有所区别而又有所联系地使用辩证思维和辩证思维能力这两个范畴的。

具体地说,所谓辩证思维能力,就是承认矛盾、分析矛盾、解决矛盾,善于抓住关键、找准重点、洞察事物发展规律的能力。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于辩证思维能力作出的概括与界定。它主要有以下5个方面的含义:

其一,坚持辩证法的客观性、普遍性基础,把握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普遍性。矛盾是客观存在的,世界充满着矛盾,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这些都是人们熟知的辩证法原理。运用到我们的实际工作中,就是要以积极的态度正视矛盾、正视问题,要求我们树立强烈的问题意识,以问题来倒逼我们的工作、推进和深化改革。

其二,坚持辩证法的全面性、系统性要求,把握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关系。对立统一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我们在分析矛盾的过程中,最根本的就是要注重事物的内在矛盾,注重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既相互制约又相互联系的辩证关系。联系到我们正在进行的实践,就是要全面地而不是片面地、系统地而不是零散地分析、把握客观存在着的矛盾,坚持辩证法的“两点论”、“全面论”,防止和克服形而上学的片面性、极端化倾向。

其三,坚持辩证法的联系性、条件性特征,把握矛盾的特殊性,特别是要把握主要矛盾和矛盾主要方面。任何一个具体的事物,其内在矛盾都处于与其它事物的具体的联系之中,这种具体的联系就是事物所处的条件,由此构成矛盾的特殊样态即矛盾的特殊性。由于矛盾对立双方的地位和作用不是等量齐观的,因而要特别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以推动矛盾的发展与解决。结合我们的现实生活,就是要坚持辩证法“两点论”中的“重点论”,抓住事物的关键和工作的重点,以点带面,推动工作。

其四,坚持辩证法的批判性和革命性本质,把握解决矛盾的恰当的具体方式。矛盾的解决是矛盾发展的必然趋势,新事物代替旧事物都是通过矛盾的转化和解决而实现的。但辩证法的批判性不是虚无主义的全盘否定,而是“扬弃”。这反映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就是要坚持辩证法关于“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科学态度,以一种既克服又保留或者既共处又制约的方式,即以一种有利于事物发展的恰如其分的方式来解决矛盾,反对要么肯定一切要么否定一切的极端主义偏向。

其五,遵循认识与实践之间的辩证关系,透过现象看本质,把握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事物发展都是有规律的,人们只有认识规律并自觉地运用规律,才能取得预期的实践效果。而认识、运用规律都离不开“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的辩证运动过程。这就要求我们确立“实践第一”的意识,在实践与认识的相互作用中探索、认识事物发展规律。具体到正在进行的全面深化改革的伟大实践,我们就要在干中学,在改革中学会改革。如果说“摸着石头过河”是在改革中学会改革的形象表述,那么今天我们所说的“顶层设计”则是在改革中学会改革的具体形式和鲜活注释。

归纳起来,运用辩证思维方法,提高辩证思维能力,最主要的就是熟练掌握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坚持用矛盾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原理观察事物,分析问题;善于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做到抓重点、带全局,统筹协调,以点带面地开展工作;注重在承认、正视矛盾的前提下着力把握矛盾的特殊性,为化解矛盾、解决矛盾寻求合适的方式;始终坚持客观的、全面的、系统的、历史的、发展的、联系的观点,保持清醒头脑与政治上的成熟,防止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运用辩证思维方法解决理论实践

掌握辩证思维方法、提高辩证思维能力,为我们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坚持正确方向,坚定必胜信念,扫清思想迷雾,战胜急流险滩,提供了强大的方法论保证。

我们要坚持运用辩证思维,全面推进和深化社会主义改革开放。首先,要充分认识当代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本质属性和历史地位,深刻把握“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内涵,坚定不移地推进和深化改革。其次,要坚持辩证法关于矛盾双方对立统一的“两点论”,处理好改革开放的各种关系,努力探索和掌握改革开放的内在逻辑。这些关系主要是: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关系、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的关系、基层创造探索与顶层提升推广的关系、胆子要大与步子要稳的关系、改革动力与改革主体的关系、改革发展与稳定和谐的关系、渐进与突进的关系、改革成效中的量与质的关系等等。最后,把辩证法的“两点论”和“重点论”结合起来,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坚持经济体制改革仍然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这一科学判断,统筹协调其它领域与环节的改革。

我们要坚持运用辩证思维,在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统一中着力研究矛盾的特殊性,研究中国国情,不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命题是邓小平同志1982年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第一次提出来的。当时邓小平赋予这一命题的基本涵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既从中国具体实际出发又学习借鉴外国经验、外国模式的社会主义,是总结了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与建设的宝贵历史经验之后而获得的创造性认识成果。30多年过去了,党带领全国人民进行的改革开放实践极大地充实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科学命题,赋予其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三位一体的丰富内涵。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是根植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只有这样来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们才能更自觉地继续深入研究中国实际情况,继续向今天的中国寻求真理,做到既不封闭僵化,又不改旗易帜,为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谱写新的精彩篇章。

我们要坚持运用辩证思维,加强党的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认为,在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共产党的领导和马克思主义这三者是紧密联系的,须臾不可分离。我们要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党的领导是组织保证,坚持发展马克思主义是思想保证。一方面,要通过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来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和执政基础。它们之间相辅相成、相得益彰,这体现了辩证法的全面性要求;另一方面加强党的建设,其重点在于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和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和执政基础,其关键在于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群众观点,密切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这又体现了辩证法的“重点论”要求。

同样,在党的指导思想这个重大问题上,我们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又要发展马克思主义。坚持马克思主义,不是拘泥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某个具体论断,而是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价值立场、根本观点和辩证方法,来分析、研究实践中的问题,并根据实际情况找出解决问题的实践路径、对策举措。这就是对于马克思主义的坚持,而且是根本意义上的坚持。与此同时,正是这些为解决问题而提出的对策举措,有可能在马克思主义的既有理论中找不到现成的语录、论断,这在一定意义上说是对马克思主义既有理论的“偏离”。但只要这种“偏离”在实践中卓有成效,并且符合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追求、切合实践的需求,那么这种所谓的“偏离”就不能被指责为是对于马克思主义的“背离”,其经过理论提炼后就必定会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增添新的认识理论成果,是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因此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是一而二、二而一的,它们统一于马克思主义的价值立场、根本观点和辩证方法。

总之,运用辩证思维方法,提升辩证思维能力,是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具备的基本功。我们要发扬党的学哲学、用哲学的优良传统,把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真正学到手。

 

责任编辑:汤建奎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本社地址:南京市建邺路168号4号楼 邮编:210004 电子邮箱:qz@qunzh.com

办公室电话:(025)8321981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5)83246532,(025)83219815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https://www.12377.cn

Copyright @ qun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群众杂志社版权所有 苏ICP备1021847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80001号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