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画里走出来的小渔村

发布时间:2025-10-11     稿件来源:《群众》(思想理论版)     作者:于丝浓    

在盐城黄海之滨的黄尖镇,一个名为兴农的传统村落经历了从渔村到艺术殿堂的蝶变,如今已蓬勃发展成为潮间带艺术村。在这里,艺术成为撬动共富的支点,一套授人以营、艺、网、职的系统性赋能工程,使村民从乡土生活的参与者转变为乡村振兴的推动者。潮间带艺术村还将生态保护与绿色发展理念有机融入乡村振兴全过程,不仅重塑了乡村风貌,更提升了村民的精神素养与文明程度,走出了一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乡村建设之路。

三级民宿模式,打造共富抓手

潮间带艺术村以民宿产业为引擎,创新设计企业全托+村民半托+自主经营三级运营模式,为村民铺就零风险创业之路。在这一过程中,潮间带艺术村始终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所有民宿改造均采用生态材料,大力推广太阳能照明,实现节能降耗;餐饮优先采购本地有机农产品,减少碳足迹,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生活方式。企业全托破解闲置困局。针对长期空置的毛坯房,由艺术村酒店出资装修运营梵高主题民宿等标杆项目,村民前五年免租获益,五年后可自由选择回购自营或持续收租,已有12户村民凭借资产盘活吃上旅游饭半托机制降低创业门槛。村民吴正来与潮间带艺术村签订五年合作协议,仅投入5万元便完成闲置房间改造,在专业团队设计、酒店统一引流和系统经营培训支持下,其康养民宿三个月实现回本。自主经营激发内生动力。村干部丁国军自筹10万元打造绿野民宿树立样板;农妇张文云的两棵杨树民宿年收入达5.8万元,跻身携程乡村民宿优选榜。今年以来,12家民宿创收14.2万元,五一期间更是一房难求。全产业链条联动运营,余钱饭庄蟹豆腐”“麻虾肉圆等本土风味与民宿联动折扣,形成消费闭环;庭院一分菜田被游客认领,新鲜瓜果直供民宿餐桌。潮间带艺术村IP五一吸引游客超15万人次,村民的营生已组成融合住宿、餐饮、农产的共富网络。绿色发展理念的融入,不仅提升了民宿的品质与吸引力,更让村民在增收致富的同时增强了生态保护意识。

美学扎根乡土,唤醒创造基因

艺术赋能乡村,绝非停留在浮于表面的装饰,而是打造一场触及心灵的美学之旅。国际艺术殿堂落地乡土。在潮间带艺术村,233幅梵高、莫奈、高更的世界名作跃然农房外墙上,与南大艺术学院陆庆龙教授描绘苏北风情的油画相互映照,潮间带艺术村也由此荣获设计界奥斯卡缪斯金奖,国际油画村让村民第一次真切感受到家园即艺术殿堂的自豪。自然素材化身艺术语言。119位艺术家以麦田为画布创作稻草装置艺术——《鹤之相守》表现三鹤向天致敬的形象,《稻浪鱼影》以鱼形麦穗隐喻鱼米之乡的丰饶。央视《再造桃花源》纪录片专程来到潮间带艺术村进行主题拍摄。乡土产品实现价值跃升。兴农市集中,新洋港麻虾酱披上莫奈油画配色包装,潮间带鹤米以丹顶鹤镂空礼盒亮相,黄尖菊花茶罐印着稻田艺术图案,溢价300%仍被游客抢购,2025年上半年市集带动农户增收超百万元。传递乡村与艺术融合理念。家庭主妇于林艳在艺术村担任民宿管家的同时,学习油画创作,钻研插花艺术;村民吴正来在黑胶唱片分享会闭目打拍,感慨活了大半辈子才懂艺术能当饭吃。村民不再是艺术的旁观者,而成为乡村美学的共创主体。

探索流量密码,打通变现通路

在信息时代,酒香亦需借出深巷。潮间带艺术村以数字技术为桥,打通流量变现的全链条。直播基地激活场景经济。打造短视频拍摄基地,村民出租民宿场景用于拍摄,日均收入500元,村民担任群演日均收入200元;杭州MCN机构入驻后,首批5户试点民宿年增收预计突破2万元。云端市集重构产销生态。潮间带鹤米通过直播间走进上海高端餐桌,艺术家复刻版画在抖音秒罄,非遗剪纸伞在兴农市集小程序开启预售,订单排至三个月后。线上种草线下体验云端复购模式带动2025年艺术村非门票收入占比飙升至77%国际认证撬动高端市场。潮间带艺术村通过全国首家零碳艺术村认证,亮相上海碳中和博览会。最佳研学目的地品牌吸引北师大附中等名校2000名师生开展湿地课程研学。艺术村不断在国际艺术舞台精彩亮相,让乡土资源与国际市场同频共振。绿色传播拓展品牌影响。潮间带艺术村利用短视频、直播等形式展示艺术村的生态美景、环保举措和低碳生活方式,吸引更多消费者关注生态保护、践行绿色消费。村民们在参与网络营销的过程中,不仅掌握了数字技能,更增强了生态自豪感和传播责任感。

促进能力提升,重塑主体意识

潮间带艺术村积极培育村民创业能力,让村民们实现能力与责任感的双重提升。职业化培训孵化艺术管家系统举办民宿主理人培训班,62名村民通过考核持证上岗。村民张文云从普通农妇成为省巾帼创业标兵,带领20名女子组成的民宿团共同致富;返乡青年小丁的梵高民宿烘焙坊,孵化出3家村民甜点工作室。技能再造赋能新农人兴农手工作坊开设草编、剪纸等课程,留守妇女的作品登上上海文创展;村民摄影班学员兼职旅拍师,旅游旺季月入破万。艺术村还特别注重在职业培训中融入生态环保和绿色发展内容,邀请环保专家围绕垃圾分类、节能减排、有机农业等开展专题讲座,组织村民参观生态农业示范基地,学习绿色生产技术。参与治理激发主人翁精神。创新修订村规民约,设立庭院议事会让村民自主决策。从燃气安全巡检到美丽庭院积分评比,从矛盾调解到文旅服务,均由村民主导。在村规民约中明确生态保护条款,设立绿色积分制度,对践行低碳生活、参与环境整治的村民给予奖励,引导形成绿色发展新风尚。

(作者系盐城市亭湖区黄尖镇党委书记)

责任编辑:贾潇潇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无标题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