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人才成为决胜未来的最大优势

发布时间:2025-10-11     稿件来源:《群众》(思想理论版)     作者:苏祖轩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把投资于物投资于人紧密结合起来,有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苏州市深入践行投资于人理念,瞄准加快建设人才友好型城市目标,将人才投资作为撬动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支点,积极探索以产聚才、以才兴产的实践路径,为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苏州新实践提供强有力人才支撑。目前,全市人才总量为407万人,高层次人才总量为45万人,留学回国人员超6.7万人,98%的领军人才集中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创办了苏州八成以上的科创板上市企业、独角兽培育企业。

聚焦产业坐标系,校准人才投资新航向。产业发展需要什么人才,我们就重点投资什么人才。苏州聚焦1030产业体系布局,深入实施三百工程(百万人才新增计划、百校千企联盟、百亿人才基金),健全完善塔尖引领、塔身支撑、塔基稳固的梯次人才支持体系,推动人才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紧盯前沿攻关,投资战略帅才把靶向引育掌握关键核心技术、带来重大突破的国内外顶尖人才及战略科学家作为头等大事,用好顶尖人才计划、集聚全职院士9等政策,发挥16家海外创客育成中心、28个海外人才合作组织作用,坚持一人一策”“一事一议量身定制,最高给予1亿元项目资助和上不封顶的特殊支持。2024年以来,全市共新引进院士专家10人、累计集聚海内外全职院士25人。赋能产业集群,投资领军英才以苏州创新创业领军人才计划为牵引,市县两级吸引集聚超1.3万名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仅苏州工业园区纳米新材料领域就吸引超20个院士团队、超1000名市级以上各类领军人才加盟,创造产值超1700亿元,成功创建首批江苏省级特色产业人才集聚区,引进一个人才、集聚一个团队、带动一个产业的链式效应不断显现。着眼未来发展,投资青年俊才完善高校毕业生等青年人才招引机制,推出近年来力度最大的青年人才支持举措,每年面向青年人才提供不少于30万个优质就业岗位,提档升级大学生购房补贴、生活补贴,支持青年来苏就业。建立青年科学家发布制度,打造青年创业园、青年人才驿站等工作载体,设立超10亿元青年人才创业基金,全方位打造青年人才就业创业首选城市。

打造载体强磁场,拓宽人才投资新渠道。真正的人才,既看重政策,更关注事业舞台。苏州始终将平台建设与人才发展通盘谋划,在布局创新源头、打造创新平台上破题求解,推动人才与平台载体融合互动。厚植科创沃土。累计与260多家国内外知名高校建立合作关系,实现C9联盟高校全覆盖;高水平建设苏州实验室、国家生物药技术创新中心、国家第三代半导体技术创新中心(苏州)、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核心区,集聚中国科学院载体机构34家、占其全国布局的1/5、集聚人才超5000人。培育双创载体。大力推进双创孵化载体和留创园建设,形成国家、省、市三级科技创业孵化载体梯度培育体系,全市拥有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76家,为全国第一;打造41家市级以上留创园,其中国家级留创园有4家、占全省2/5。全力建设全国首个高校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推动校企联合攻关项目1691项、总投入35.7亿元。对接产才链条。连续17年举办苏州国际精英创业周,累计吸引4万余名全球高端人才来苏对接,培育市级以上独角兽企业79家、国家专精特新企业40家、年产值过亿企业30余家。连续15年举办覆盖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国际创客大赛、青年精英创业大赛等赛事集群,共吸引1.3万多个项目参赛。连续10年举办校园苏州日,累计组织8000余家企事业单位,赴全国知名高校举办百余场重点专场招聘活动。

深化机制耦合度,释放人才投资新活力。体制顺、机制活,则人才聚、事业兴。苏州坚持把推进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作为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的先手棋,积极构建市场主导、政府引导、社会协同的三位一体人才发展治理体系,激发人才投资乘数效应。以识才慧眼优化人才评价机制。加快建立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出台支持企业引进高端人才14条措施,在人才评审中提高企业薪酬、社会化评价等要素权重,支持科研院所、大型骨干企业在人才计划、高级职称等方面开展自主评审,做到是不是人才,用人主体说了算。目前已有11名新引进的企业高端人才被直接认定为市级领军人才,亨通集团、三一重机成为全省唯二拥有正高级职称评审权的民营企业。以兴才胸怀优化人才激励机制。优化实施优秀人才专项奖励政策,对市级以上领军人才、重点产业链企业的高管或技术骨干等给予奖励,累计惠及1.27万人。持续升级重点产业紧缺人才计划,在全省率先出台支持人工智能领域人才发展专项政策,对急需紧缺人才给予最高30万元薪酬补贴,累计入选超1.83万人。以用才胆识优化人才使用机制。畅通人才流动配置机制,深入实施校地双聘制度,在全省率先实体化运作高层次人才事业编制周转池、累计入池33人,为校企联合引进关键核心人才建立绿色通道。率先开展国际职业资格比照认定,累计发布443项比照认定目录,近200人获得国内职称证书,与德国JP集团合作打通中德高端人才流动通道。

提升服务体验感,夯实人才投资新支撑。增强人才吸引力,不仅靠政策引才、平台育才,更要在服务留才、环境聚才上下功夫。苏州坚持以用户思维解决人才所急,致力打造全生命周期人才服务体系,连续13年获评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国城市数字赋能提升便捷度。围绕人才一天”“一生”“一家,优化苏州人才总入口线上服务平台,逐步实现苏才码人才服务全域共享,打造人才有感、治理有效的应用场景。开发上线全流程智能招聘、人才政策智能匹配、人才综合服务等3AI+智能服务平台,助力人才便捷找工作、精准查政策、快速享服务。金融加持提升支持度。推出百亿人才基金,采取政府资金引导、市场资金主投模式,支持金融机构依法合规开展人才投”“人才贷”“人才保”“人才险,扩大创业担保贷款规模,同步设立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生物医药、文化创意、青年创业等子基金,重点投向领军人才、赛事选手、初创企业和硬科技,目前已成立4期姑苏人才资金、带动近百家创投机构出资超70亿元。苏式服务提升满意度。在全省率先建成高层次人才一站式服务中心,发放顶尖人才城市礼遇卡,升级高层次人才苏州英才卡,集成发布人才政策明白卡。精心编写《苏州创新创业指南》,持续开展人才政策企业培训会,进一步提升政策触达率、知晓率。布局打造10个高品质人才社区,累计投用人才公寓12万余套,打造高层次人才综合服务站点、苏州国际人才港、海外人才国际融合服务中心,让海内外人才在苏州安心安身安业、心无旁骛干事业。

(作者单位:中共苏州市委组织部)

责任编辑:张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无标题文档